幸自清江如带,指黄垆、流莺声细

周景水龙吟 细字韵 元草堂诗余卷中

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周景的《水龙吟 细字韵 元草堂诗余卷中》

全文:
人生能几相逢,百年四海为兄弟。
旧时青眼,今番白发,年华陨涕。
春更无情,抛人先去,杨花无蒂。
况江程渐短,别期渐紧,须重把、兰舟系。
幸自清江如带,指黄垆、流莺声细
沧波如许,平芜何处,明朝迢递。
何预兴亡,不如休去,墙阴挑荠。
且相期共看,蓬莱清浅,更三千岁。

周景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周景幸自清江如带,指黄垆、流莺声细书法作品欣赏
幸自清江如带,指黄垆、流莺声细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幸自

本自,原来。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鬭轻盈。” 宋 杨万里 《次乞米韵》:“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著点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自夫妻恁美满,被旁人廝间谍。两口儿合是成间别,天教受此悽惶苦。”

清江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鐃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唐 王昌龄 《送窦七》诗:“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见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黄垆

亦作“黄卢”。亦作“黄庐”。亦作“黄炉”。1.犹黄泉。《淮南子·览冥训》:“上际九天,下契黄壚。” 高诱 注:“上与九天交接,下契至黄壚,黄泉下壚土也。”《淮南子·兵略训》:“放乎九天之上,蟠乎黄卢之下。”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永弃高厦,黄庐是馆。” 明 杨珽 《龙膏记·巧遘》:“幸今日相逢故人,便九地黄壚含笑。”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旌命下九閶,恩纶賁黄壚。”

(2).坟墓。 宋 范成大 《伊尹墓》诗:“三尺黄壚直棘边,此心终古享皇天。”原题注:“在 空桑 北一里,有砖堠刻云‘ 汤 相 伊公 之墓’。相传墓左右生棘,皆直如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黄壚处处提簞食,緑柳村村挂纸钱。”

(3).大地;地球。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悠悠苍天,荡荡黄壚,抱愚忱以埋幽壤,吾兄弟之志存焉。”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黄壚此摶摶,神州眇一粟。”

(4).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载:“﹝ 王濬冲 ﹞乘軺车,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世因用“黄壚”作悼念亡友之辞。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乌送往,素车永诀,黄炉谁赏?” 明 夏完淳 《闻大鸿仲熊讣》诗:“叩閽应有路,兄弟竟齐游。盱眕同时尽, 褒 融 一日收。黄壚人已变,清泪梦中流。” 郭沫若 《东风集·谒延安烈士陵园》:“拜罢黄壚闻笑语,英雄人物看今朝。”

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 白居易 《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 王逢 《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

(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 琼英 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周景名句,水龙吟 细字韵 元草堂诗余卷中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