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远闽中地更平,土风疏爽语言轻

李处权临川道中寄汪守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处权的《临川道中寄汪守》

全文:
渐远闽中地更平,土风疏爽语言轻
山浓不减嵩高翠,溪涨浑如洛浦声。
忽见槐花思举子,欲求萤火遗书生。
使君元是丈人行,回首铃斋空复情。

李处权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李处权渐远闽中地更平,土风疏爽语言轻书法作品欣赏
渐远闽中地更平,土风疏爽语言轻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中地

(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管子·乘马》:“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后汉书·仲长统传》:“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 李贤 注:“上田已耕,唯中地以下未也。”

(2).中原;中国。《魏书·崔浩传》:“ 太祖 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艷,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

(3).中心;中央。 南朝 陈后主 《洛阳道》诗之三:“建都开 洛 汭,中地乃城阳。”《旧唐书·礼仪志一》:“立秋后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地,祭 黄帝 。”

(4).指中部地区。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两 广 总督檄以兵控两省中地。”

(1).适应各种土壤。《周礼·考工记·车人》:“倨句磬折,谓之中地。” 郑玄 注:“中地之耒,其疵与直者如磬折,则调矣。”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曰:“中地谓无不宜也。宜坚不宜柔,宜柔不宜坚为不中地;利推不利发,利发不利推为不中地。”

(2).指命中之处。《庄子·德充符》:“游於 羿 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3).及至于地。《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铸器,金踊跃於罏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而凝滞,亦有以象於物者矣。”

土风

(1) 地方歌谣,亦指有这种特色的歌谣

(2) 有地方特色的风俗

疏爽

亦作“疎爽”。1.豁达豪爽。《新唐书·段文昌传》:“疏爽任义节,不为齷齪小行。” 宋 苏舜钦 《答章傅》诗:“清晨闯予门,疎爽见姿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少孤贫,不应荐辟,志况疎爽,择交於方外。”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在学中,独与 潘君 松 为厚交。 潘君 疎爽坦易,而公坚苦縝密。”

(2).奔放;豪迈。《朱子语类》卷一三四:“ 太史公 书疎爽, 班固 书密塞。”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常伦》:“ 常评事 诗疏爽有奇气。”

(3).疏朗清爽。 宋 范成大 《岩桂》诗之一:“风帘疎爽月徘徊,悵望家人把酒杯。”

(4).散开使凉爽。 宋 陈旉 《农书·用火采桑之法》:“外採叶归,必疎爽於叶室中,以待其热气退,乃可与食。”

(5).犹分明。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邂逅间,亲父子真天降,犹疑似梦还疏爽。”

语言

用以表达情意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李处权名句,临川道中寄汪守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