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口问生事,褰裳观运斤

苏辙龙川道士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辙的《龙川道士》

全文:
昔我迁龙川,不见平生人。
倾囊买破屋,风雨庇病身。
颀然一道士,野鹤堕鸡群。
飞鸣闾巷中,稍与季子亲。
刺口问生事,褰裳观运斤
俯仰忽三年,愈久意愈真。
送我出重岭,长揖清江滨。
方营玉皇宫,栋宇期一新。
成功十年后,脱身走中原。
见公心自足,徒步非我勤。
我归客箕颍,昼日长掩关。
仆夫忽告我,门有万里宾。
问其所从来,笑指南天云。
心知故人到,惊喜不食言。
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顷田。
年年种麦禾,仅能免饥寒。
君来亦何为,助我耕且耘。
嗟古或有是,今世非所闻。

苏辙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刺口

多言多语。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诗:“苦辞未圆熟,刺口剧蔆芡。”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涉其流则若有餘,探其源则若不足,撑舌刺口,疑端满腹,圣哲远矣。”

生事

(1) 制造麻烦;惹事非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水浒》第十四回

造谣生事

(2) 指生计;境遇

生事若何?

褰裳

(1).撩起下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

(2).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昔 墨子 诸生褰裳救 楚 , 鲁连 隐士高论却 秦 ,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清 黄宗羲 《钱忠介公传》:“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龟鱉咸出其穴,迁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设坛於 河 ,依 尧 故事。”《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岂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圣, 成王 既长,推位让国,其道备焉。”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五:“运终三百合褰裳,谁谓忧勤致覆亡。”

运斤

亦作“ 运釿 ”。1.挥动斧头砍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良匠善能运釿,故无弃材。”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於方正;量枘製凿,术乃取於纵横。”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张昺》:“命夫运斤,树有血出,众惧欲止,公乃手自斧之。”

(2).喻技艺的高超。《北齐书·杜弼传》:“无取於游刃,有惭於运斤,不足破秋毫之论,何以解连环之结?”《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章敬怀晖禅师》:“ 郢 人无污,徒劳运斤。”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嗟予生也鲁,空有运斤意。”

苏辙名句,龙川道士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