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梧吟高风,时与黄炎晤

毛锡繁沈石田秋林读书图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毛锡繁的《沈石田秋林读书图》

全文:
读书秋树根,我爱杜陵句。
风流白石翁,洒翰有同趣。
高斋傍疏林,落叶纷无数。
天空景物澄,幽人独寐寤。
临窗手一编,游目屏繁虑。
由浅渐入深,得新讵忘故。
所乐难强名,终身无餍饫。
据梧吟高风,时与黄炎晤

毛锡繁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据梧

(1).靠着梧几。《庄子·齐物论》:“ 昭文 之鼓琴也, 师旷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 成玄英 疏:“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説,犹隐几者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荣期 见 郄超 俗情不淡,戏之曰:‘ 夷齐 巢许 ,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所赖昔经 陜 服,颇足良书,凭几据梧,静供游目。” 宋 林逋 《山中寒食》诗之一:“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復散《幽经》。”

(2).操琴。《庄子·齐物论》:“ 惠子 之据梧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梧,琴也。’ 崔 云:‘琴瑟也。’” 明 徐渭 《览越篇》序:“便引吭而鸣,响溢於据梧扣竹之表。”

高风

(1).强劲的风。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强风。 唐 杜甫 《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 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高尚的风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 邵 许 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 苏 门。”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 东坡 谓书至于 颜 柳 而 钟 王 之法益微,诗至于 李 杜 而 魏 晋 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6).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 苏轼 《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 文翁 以《诗》《书》治 蜀 ,而 扬 马 之瑋製以兴; 何武 用儒术进贤,而 龚 唐 之高风克劭。”

黄炎

传说中的 黄帝 轩辕氏 和 炎帝 神农氏 。 中国 人民把他们看作 中华 民族的始祖。《国语·周语下》:“夫亡者岂繄无宠,皆 黄 炎 之后也。”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 河 洛 交战,寧深渊兮。 黄 炎 共斗, 涿鹿川 兮。” 胡之骥 汇注引《帝王世纪》:“ 黄帝 有熊氏 , 少典 之子。及 炎帝 世衰, 黄帝 修德,诸侯咸去 神农 而归之。” 清 刘大櫆 《吴氏重修族谱序》:“谁非 黄 炎 之胄,而谬相狎侮如此。” 高旭 《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之二:“痛拉 巫咸 招帝魂, 黄 炎 一脉要图存。”

毛锡繁名句,沈石田秋林读书图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