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居士尘埃甚,须发而今已二毛

张景脩寄湖南宪请祠叶公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张景脩的《寄湖南宪请祠叶公》

全文:
闻说年来请洞霄,江湖奉使久勤劳。
有神仙处閒方得,用老成时退更高。
借宅但知新种竹,寻真想见旧栽桃。
浮梁居士尘埃甚,须发而今已二毛

张景脩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张景脩浮梁居士尘埃甚,须发而今已二毛书法作品欣赏
浮梁居士尘埃甚,须发而今已二毛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浮梁

(1).即浮桥。《方言》第九:“艁舟谓之浮梁。” 郭璞 注:“即今浮桥。”《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梁黝以径度, 灵臺 杰其高峙。”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即今浮桥。”《旧唐书·哀帝纪》:“ 杨师厚 於 襄州 西六十里 阴谷 江口伐竹木以为浮梁。” 清 顾炎武 《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系浮桥在今河西徙十馀里矣》诗:“ 唐 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参见“ 浮桥 ”。

(2).不良。 清 杨懋建 《帝城花样·秋芙传》:“浮梁子弟,靡然从风,一倡百和,几有若狂之叹。”原注:“ 宋 人小説谓无良曰浮梁。”

(3).旧县名。属 江西省 。 汉 鄱阳县 地, 唐 武德 四年,析置 新平县 , 天宝 元年改名 浮梁 , 明 清 皆属 饶州府 。1960年并入 景德镇市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 浮梁 买茶去。”后以浮梁借指商人。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成自题》:“过眼飘零随败絮,伤心老大嫁浮梁。”

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须发

胡须和头发的统称

须发全无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二毛

(1).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杜预 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二毛告暮,素志衰頽。”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胡韫玉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病餘人事懒,愁畏二毛侵。”

(2).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二毛”指三十馀岁。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信 年始二毛,即逢丧乱。” 倪璠 注:“以 滕王逌 序‘己亥,年六十七岁’逆数之,逢乱之岁, 子山 时年三十有六。” 宋 李宗谔 《先公谈录》:“ 宗諤 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按:先公 李昉 死于公元九六六年, 宗谔 生于公元九六*四年,时年三十三岁。

(3).即二毛子。 清 黄遵宪 《三哀诗》:“讙譁杀二毛,万头相倾挤。” 钱仲联 笺注:“ 袁昶 《乱中日记》:‘见洋人呼曰大毛子,见教民呼曰二毛子。’”《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砍二毛》:“洋人进 中国 ,二毛直起腰。狗仗人势,横行霸道。”参见“ 二毛子 ”。

(4).方言。谓皮毛短。 谢觉哉 《孔夫子与老农》:“他又缝了许多衣服:狐皮桶子、羔皮桶子、二毛桶子,大毛桶子。”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一封信》诗:“身穿二毛皮大衣,听问路忙答话跳下牲灵。”

张景脩名句,寄湖南宪请祠叶公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