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腔不识愁,愁耳偏闻吹

董嗣杲闻笛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闻笛》

全文:
吹腔不识愁,愁耳偏闻吹
月明吹更苦,泪洒降羌儿。

董嗣杲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董嗣杲吹腔不识愁,愁耳偏闻吹书法作品欣赏
吹腔不识愁,愁耳偏闻吹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吹腔

戏曲腔调之一。又称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等。 明 末 清 初从 江西 弋阳腔发展而来的四平腔,受昆腔影响,在 安徽 枞阳 一带形成,为徽剧主要腔调之一。最初是曲牌体(长短句),后逐渐发展为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京剧、婺剧中都保存有吹腔,在湘剧、祁剧里则称为安庆调。 姜妙香 《追怀往事》:“吹腔戏最初只用笛子伴奏,音乐较为单调。”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董嗣杲名句,闻笛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