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尝备员内供奉,作书参议科场事

蔡襄州学饯送解发进士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蔡襄的《州学饯送解发进士》

全文:
朝家岁取天下士,官守小大悉分治。
育材论荐苟失宜,德业英豪苦难致。
予尝备员内供奉,作书参议科场事
乡举察廉未易复,责其节行在长吏。
策之当世之大务,适时可以观周智。
问之六经之归趣,知言可以见精意。
众贤一划天子可,开设学校朔南被。
世儒苟欲便有司,诏令初传寻已置。
今年郡国选多士,糊名仍旧搜瑕纇。
常忧玑贝随手遗,往往中夜起不寐。
拆封辩号指姓名,十九冥合州人议。
耽耽黌舍秋景长,芳肴旨酒邀宾醉。
惜哉今乐与古异,遣士礼数不能备。
霜天寥寥万象清,健风开送群飞翅。
大明帝居一气傍,春日照耀桐槐翠。
勉思奇策当天心,厚禄荣名时所贵。
时之所贵亦外物,君子存诚思远至。

蔡襄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蔡襄予尝备员内供奉,作书参议科场事书法作品欣赏
予尝备员内供奉,作书参议科场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备员

凑足人员的数,充数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内供奉

(1). 唐 代职官名。 唐 设殿中侍御史九人,其中三人为内供奉。掌殿廷供奉之仪,纠察百官之失仪者。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傅董公行状》:“天子识之,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2).供奉于宫中内道场的僧官称“内供奉”。

作书

(1).谓作典册。《国语·楚语上》:“ 武丁 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2).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 唐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3).创制文字。《韩非子·五蠹》:“古者 苍頡 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苍頡 固以知之矣。”

(4).写信。《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魴鱮,相教慎出入。”《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唐 李善 注:“太祖遣 徐劭 孙郁 至 吴 ,将军 石苞 令 孙楚 作书与 孙皓 。 劭 至 吴 ,不敢为通。”

(5).谓写作。《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曹公 闻 权 以土地业 备 ,方作书,落笔於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6).练字;写字。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髮毕肖。”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作书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参议

(1).参与谋议。《后汉书·班固传下》:“ 永元 初,大将军 竇宪 出征 匈奴 ,以 固 为中护军,与参议。”《旧唐书·李林甫传》:“ 林甫 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於己,臺司机务, 希烈 不敢参议,但唯诺而已。”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 和珅 ﹞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法,不许部臣参议一字。”

(2).官名。 金 军中、 元 明 中书省属官, 明 布政司、通政司, 清 各部, 民国 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 蒙古 取 金潞州 ,元帅右监军 纳哈塔布拉图 参议官 王良臣 死之。”

科场

(1).科举考试的场所。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孙何 与 李庶几 同在科场,皆有时名。”《宋史·选举志一》:“﹝ 太宗 ﹞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於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

(2).指科举活动的范围、领域。 宋 欧阳修 《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且自来科场,务存事体,所以优加礼遇,用待贤能。”《明史·选举志二》:“科场弊竇既多,议论频数。”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唐 人科场,率多请託。”

(3).指科举考试。 宋 欧阳修 《与曾舍人书》:“今岁科场,偶滞遐举,畜德养志,愈期远到,此鄙劣之望也。”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父亲母亲,日子近了,则怕赶不上科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吴思庵遗外孙诗》:“ 阿昕 近喜习科场,百里从师日夜忙。” 清 袁枚 《新齐谐·妖梦三则》:“ 江寧 报恩寺 僧房,每科场年,赁为举子寓所。”

(4).排场。 沙汀 《还乡记》二八:“噫!杂*种起了这么大一次科场。”

蔡襄名句,州学饯送解发进士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