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

杜审言扈从出长安应制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杜审言的《扈从出长安应制》

全文: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
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
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禹食传中使,尧樽遍下臣。
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
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
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

杜审言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分野

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如:以 鹑首 对应 秦 , 鹑火 对应 周 , 寿星 对应 郑 , 析木 对应 燕 , 星纪 对应 吴越 等。《国语·周语下》:“岁之所在,则我有 周 之分野也。” 韦昭 注:“岁星在鶉火。鶉火, 周 分野也,岁星所在,利以伐之也。”《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有二使星向 益州 分野,故知之耳。”《三国演义》第七回:“ 蒯良 谓 刘表 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 孙坚 。’”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四三回:“众人都笑道:‘懂天文不懂天文,和军事有何关?古人说什么这是某分野的星,那又是某分野的星,如何有风,如何有雨,都是些迷信之谈,何足凭信?’”参见“ 分星 ”。

(1).分界;界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自 帝 尧 以来至 绍兴 六年丙辰,凡三千四百九十二年,皆随六十甲子表以分野。” 闻一多 《说舞·社会性的功能》:“上文说过,主观的真与客观的真,在原始人类意义中,没有明确的分野。” 朱光潜 《谈读书》:“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2).常指(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分歧。 徐特立 《五四运动和知识分子改造》:“这三部分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目的各不相同,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他们的政治分野也就日益明显起来。”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我们在船上共餐了五六天,谈话的机会自然很多,在认识上和信仰上的分野,无意中流露的,已显然有截然的界限。”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要知道,任何重大原则的分野,常常是隐伏在不被注意的细微末节之间,有识者不可不察。”

都畿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而却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 唐 白居易 《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赋不充,故岁漕 山 东穀四百万斛,用给京师。”《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唐 室多故,东方诸镇,兵接都畿,公当归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

(2). 唐 道名。辖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书·地理志一》:“ 开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 、 江南 为东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 、 都畿 ,置十五採访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 明皇 增饰旧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 ,曰 都畿 ……曰 岭南 。”原注:“ 都畿 ,治 东都 , 河南 陕 、 汝 、 郑 、 怀 等州属焉,分 河南 道置。”

时乘

(1).《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王弼 注:“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乘变化而御大器。”后因以“时乘”指帝王即位。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之二:“於皇克圣,时乘御辩。” 宋 苏辙 《汝州谢上表》:“顷值时乘之始,偶同汇进之餘。”

(2).指龙。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谓此真宗之德,若彼时乘之性。”

六御

亦作“ 六驭 ”。指天子的车驾。语出《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唐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南郊乐歌》:“四金耸衞,六驭齐轮。”

杜审言名句,扈从出长安应制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