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里金龟重,荣先密印崇

朱长文奉送中散使君提举崇禧观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朱长文的《奉送中散使君提举崇禧观》

全文:
方面威名久,朝端闻望隆。
需章祈玉陛,宝诏与琳宫。
睿奖均劳逸,高情保始终。
他年黄发老,清世紫芝翁。
迹放风波外,心安梦幻中。
身轻随寿鹤,目极送冥鸿。
祖帐群公集,啼婴万俗同。
何缘留召父,无路达尧聪。
挎里金龟重,荣先密印崇
高堂罗俎豆,幽径铲蒿蓬。
趁健歌归去,因闲味道冲。
谢庭常有庆,越橐任令空。
醉帽欹华月,吟髭动好风。
翠虬乔木老,锦障海棠红。
平昔高轩过,深嗟陋巷穷。
嘘枯言不绝,推毂赐尝蒙。
载酒要彭泽,名乡表郑公。
量材如断木,荷德重维崧。
耆俊方图任,明廷正纳忠。
剧藩如择将,犹恐起宗工。

朱长文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金龟

(1).黄金铸的龟纽官印。 汉 代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军等所用。见《汉官仪》卷下、《汉旧仪补遗》卷上。后泛指高官之印。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金龟紫綬,以彰勋则。” 唐 卢照邻 《失群雁》诗:“金龟全写 中牟 印,玉鵠当变 莱芜 釜。” 元 萨都剌 《再赠李溉之学士》诗:“笑掷金龟上酒船,不须图像在 凌烟 。” 唐 权德舆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诗:“角巾华髮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珮玎咚,腰掛金龟,近天颜,谈道经幃。”

(2). 唐 代官员的一种佩饰。 唐 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袋。 武后 天授 元年,改内外官佩鱼为佩龟。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 中宗 初罢龟袋,复佩鱼。

(3).指所佩杂玩之物。 唐 李白 《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 贺公 ,於 长安 紫极宫 一见余,呼余为‘謫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王琦 注:“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 武后 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 明 何景明 《过寺中饮赠张元德侍御》诗:“腰下金龟在,明朝付酒壚。” 明 徐渭 《贺知章乞鉴湖一曲图》诗:“幸有双眸如 镜水 ,一逢 李白 解金龟。”

密印

(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

(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大日经·密印品》:“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语,应知皆是真言。”

(3).佛教禅宗指 达摩 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 清 龚自珍 《最录天台传佛心印记》:“其曰传佛心印何也? 达摩 之东,此方人争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且曰:‘佛果有密印歟?教外果有别传歟?’”

朱长文名句,奉送中散使君提举崇禧观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