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

蔡戡筇竹杖歌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蔡戡的《筇竹杖歌》

全文:
我有一枝筇,夭矫如游龙。
由来博望使西域,万里持寄衰病翁。
自蜀历楚入吴越,名山胜地多留踪。
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
次登岘山首,北望京洛浮尘中。
白鹭洲前弄明月,黄鹤楼上迎清风。
东游秦望探禹穴,天台雁荡观奇峰。
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尘红。
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
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
横挑斜曳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
提携九节常在手,四方上下俱相从。
我常病足不能履,赖汝左右扶持功。
老形已具身伛偻,讵可一日无此公。
杖兮切勿化龙去,留取百岁扶衰慵。

蔡戡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蔡戡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书法作品欣赏
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衡山

古称“南岳”,中国五岳之一。在湖南省中部。山势雄伟,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最著名。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名胜古迹众多,有南岳庙、祝圣寺、方广寺、南台寺、藏经殿、祝融殿等建筑。以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为“南岳四绝”。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直上

(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南台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蔡戡名句,筇竹杖歌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