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

白居易和微之任校书郎日过三乡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和微之任校书郎日过三乡》

全文:
三乡过日君年几?今日君年五十余。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

白居易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白居易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书法作品欣赏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不独

连词。不但

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鲁迅《祝福》

校书郎

东汉 时,征召学士至 兰台 或 东观 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 三国 魏 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 唐 以后历代因之。 明 以后不置。《后汉书·梁慬传》:“校书郎 马融 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 庞参 。” 王先谦 集解“盖中郎、侍郎、郎中,通谓之三署郎,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后汉书·杨终传》:“ 显宗 时,徵诣 兰臺 ,拜校书郎。”《魏书·律历志上》:“中坚将军、屯骑校尉 张洪 ,故太史令 张明豫 息盪寇将军 龙祥 ,校书郎 李业兴 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申用。” 唐 元稹 《赠三吕校书》诗:“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宣和遗事》后集:“遣校书郎 卫肤敏 为贺生辰使。”参阅《通典·职官八》。

变作

(1).突然发生变化。《战国策·楚策四》:“ 襄王 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慄。”

(2).变乱发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道光 二十年六月, 金田 变作。”

(3).变成,改变为。《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邓九公 道:‘那时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是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我便变作一番哑然大笑。’”

尚书

(1)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白居易名句,和微之任校书郎日过三乡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