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隶书《神乌傅》(2)

作者:不详 书体:隶书

西汉隶书《神乌傅》

西汉隶书《神乌傅》

【参考资料】

竹简《神乌傅》作于西汉成帝永始年间(公元前16—前13年),1993年在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汉墓出土。《神乌傅》的书体为草隶,内容是一篇基本完整的文学作品,它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生动而悲壮的故事。《神乌傅》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和书法界的极大兴趣,它给我们展现了西汉晚期隶书的真实面貌。

《神乌傅》是一篇文学作品,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这位不知名的书家给我们留下了一篇极为精彩的书法作品,使我们越看越有味,百看不厌。它的篇名“神乌傅”三个字,是用楷隶写成,和东汉碑刻上的隶书没有什么不同,它的内容文字用草隶写成,里面间有少量行隶。从这里可以断定,至少在西汉晚期,隶书已经是楷隶、行隶、草隶各体完备,完全成熟的字体系统了。

古代的篆书字体虽然很美,但难写难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逐渐简化、方便化是任何文字发展变化的规律,隶书就是这样出现的。隶书(古隶)先是与篆书同时使用;然后形成了独立的隶书字体,民间和官方简牍上使用隶书,正式场合钟鼎及刻石上使用篆书;最后隶书逐渐取代了篆书,形成了完整的隶书文字系统,简牍上使用草隶、行隶,刻石上使用楷隶。

原来人们一直认为隶书的成熟在东汉时期,汉简的大量出土,把这个时间提早到了西汉时期。西汉时隶书已被人们熟练掌握,并在长期使用中逐渐找到了隶书书法艺术美的表现方法。那时隶书艺术美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特别是草隶和行隶,它们那婀娜多姿的结字和用笔方法给人们以无限的美的联想,其中许多美学思想也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这就是《神乌傅》会受到当代人关注的原因。

《神乌傅》的书体有人认为是章草,笔者认为它是比章草要早的草隶。虽然它里面有些字和部首的草法和章草很相似,如“走之”、“口”等,但从整体上看,它的草法变化非常灵活,有的字有几个不同的写法,其用笔、结字和章法更是开合自由、不拘一格,远没有达到章草那种规范程度。章草是草隶高度规范化的产物,是在东汉时期才定型的。章草固然也有它的美,但章草的出现乃至推广,也限制了草隶多样化的发展。正因为《神乌傅》是早期的草隶,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稚拙美。

《神乌傅》的书法很有特点,它虽然写在宽度不足一厘米的小小竹简上,但其用笔之精到使人叹为观止。那富有弹性的笔画,虽细而不柔弱;横画捺画的波势带有明显的隶书特征又富于变化;一些特意加粗的笔画不但不嫌臃肿,反而表现出厚重的力度;一些竖画立下的长笔及向斜下方的拖笔使章法疏密有了变化,整篇作品更加生动。这些特点,在临写时仔细揣摩,好好把握,一定会对我们隶书的创作以有益的启迪。

《神乌傅》的临写可收可放,可大可小。如按原字大小或稍微大一些来临,可以更接近汉简的原貌,表现出它那精巧灵动的特点,从中体会到汉简的气息和古人用笔的技巧。如果放大来临,也很流畅大气,没有丝毫局促生硬的感觉,会给写大字隶书注入新鲜的元素。

隶书在书法史上从汉代以降两千年来,基本上是以隶楷书法为主,都是以汉碑刻石上的隶书为范本。人们也想在隶书创作上求新求变,但多少年来无大的超越。像《石门颂》那样较为灵活一些的楷隶在一段时期受到书法界的青睐,就是这种求新求变思想的反映。近代以来,随着汉代竹简的大量出土,人们看到了汉代书法的更多的面貌,原来汉代还有这么多精彩的草隶和行隶,可以供我们欣赏、研究和临摩。大量汉简重见天日,走入我们的视野,必将带给当代隶书创作创新以极大的促进。

现在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学习汉简对隶书创作的促进作用,并已进行许多有益的实践,给隶书面貌带来清新的气息。草隶、行隶不但可以以新的书体进行书法创作,还可以把它们的因素注入楷隶的创作中去,会使隶书整体面貌更加生动多姿,出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原载2009年6月10日《书法导报》)

2017-05-01 12:28:59

标签:西汉,隶书,神乌傅
公众号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