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青芝山

作者:郭永仙 推荐作品 (字数:2700字作文)

福建有众多名山,青芝山应该算是袖珍的,山不高,也不见有宏伟壮观的瀑布,只有涧流在交错的洞穴山涧里吟唱。

青芝山位于连江县琯头镇,耸立于闽江近海处的北岸,与琅岐岛隔江相望,最高峰“莲峰”海拔150米,形似初放莲花而名。相传古时以多产青色灵芝瑞草而得名,又因层峦叠嶂之间天然岩洞环套节连,奇石怪岩千姿百态,有“山一而洞百”之说,故又名“百洞山”。

青芝山经历代修建,现已成为福建省著名的游览胜地。山上还有多处篆、隶、楷、行、草等字体的摩崖题刻,较著名的有明宰相叶向高的草、清内阁学士陈宝琛的行书和福建船政创始人左宗棠的楷书。

董应举披荆斩棘,开拓景观,使青芝山“众奇始出”

重游青芝山,车直接开到山上,停在董公祠前。记得32年前游青芝山,并无此建筑。不知董公祠是纪念何人。听陪同的人说,这是纪念琯头名宦董应举的。听到董应举三字,我觉得这名字很熟,搜肠刮肚了一番,猛然记起,在《永泰县志》有关姬岩章节里,录有董应举的两首诗。其一是写一片瓦的,诗云:“山高月色寒,仄影人岩腹。照见古佛心,清光移枯木。群山委白云,宿鸟起深谷。徙倚对军持,晨曦何太速。”(《片瓦对月》)。另一首题为《姬岩古松》诗曰:“杰然出天际,远望疑虬龙。拏攫绝壁上,垂萝俯危峰。宿饱所受,元气厚为钟。枝干太古色,云溜穿其胸。皮肤剥落尽,间出青重重。鸾鹤见之舞,日月相追从。天姥时一游,夜半鸣笙镛。虽无媚春姿,而有金石容。幸哉此僻绝,不辱于秦封。”

走进董公祠,仔细观看有关董应举生平。董应举(1557~1639年)字见龙,号崇相,连江塘头人(今琯头镇)。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文选主事、大理寺丞等。天启元年官太常,陈急务数事,擢太仆卿兼河南道御史,经理天津至山海屯务,政绩显著,又迁工部侍郎兼理盐政,巡盐御史恶其侵官,被劾罢职,崇祯初复官。董应举酷爱山水名胜,曾一度旅居武夷八曲涵翠洞。落职返乡后,踏遍青芝山,与儿子鸣伟一道,披荆斩棘,开拓景观,使青芝山“众奇始出”,渐成一方名胜。董应举钟情山水,尤爱青芝山,朝夕与之相伴。常邀文人墨客同游青芝山,留下许多诗句镌刻在石壁上,为青芝山增添了人文色彩。

林焕章热爱青芝山,最终也把自己留在了山中

名山藏古寺,青芝山也不例外。

青芝寺为青芝山重要景观之一,不少人把去青芝山游玩简称为去青芝寺。据有关史料记载,青芝寺原建在八仙岩北,始建于唐。明万历年间,工部侍郎董应举退归隐,开拓青芝名胜,移寺于现址。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大士殿。1926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隐居青芝,与住持觉非交往甚密。

1931年,青芝寺大雄宝殿毁于火。1934年,林森主持重建大雄宝殿,并委琯头绅士林焕章为监工。新建后的青芝寺外观西式楼房,内部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殿宇。中西合璧,继承了中华民族宫殿式传统建筑风格,国内独一无二,堪称中国寺庙建筑一绝。寺内正殿释迦牟尼像系整棵楠木精雕而成,极其珍贵。还有九世班禅送给林森先生供奉的白玉佛,均被寺僧视为镇山之宝。

我们沿着小道返回。路过一座青石建造的坟墓,仔细一看,知这是林焕章的墓。关于林焕章其人,在路上,已听陪同的人作了许多介绍,特别是林焕章开发青芝山的功绩。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在此停下脚步。一个热爱青芝山的人,最终也把自己留在了此山中,与之相伴,也与青山一同永恒。这是智者的选择

林焕章为琯头镇人,他是继董应举之后,又一位开发青芝山的功臣。青芝山自明董应举开发之后,历200多年沧桑,到民国初年,山景几近荒芜。林焕章从小生长在青芝山脚下,目睹此景,有所触动。他和友人一道继承前贤破荒拓胜之志,芟除荒草,拓展山景,修路建亭,植树种花,新辟栩园、蘧然台,编撰《百洞山志》。历十余年,洞府奇石毕露,奇景重现,重现青芝山魅力。

1942年11月,林焕章病逝。家人遵照其嘱,在栩园右侧择地安葬。墓呈凤字形,为清代坟墓风格。著名学者陈衍亲笔书墓碑:“官江林右箴先生寿域”。两旁镌刻墓联:“满山松叶仙何许;几树梅花我不孤。”据说此联为林焕章生前拟定,从中也看出林焕章的不俗情怀。在青芝山上,民国时期的文人墨客摩崖石刻不少,我想这与林森、林焕章两位民国重要人士不无关系。

林森结缘青芝山,留有啸余庐、藏骨塔

林森是另一位有缘于青芝山的人。

林森(1868~1943年),曾任国民政府主席, * 中央政治委员会代理主席,国民政府临时参议院院长,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他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从这些名号中,不难看出他对青芝山爱之深。

到青芝山,啸余庐(即林森公馆)与林森藏骨塔是必看的。

“啸余庐”坐落在青芝百洞山莲花峰下虎洞岩中,面南而立,俯瞰闽江,气势非凡。去啸余庐,要穿行一段树林葳蕤的山石小道,杂乱的山石与榕须飘飘的榕树刚柔相济,别有情趣。行不远,有巨石挡道,石下有一洞,人人都须弯腰而过。抬头看,上镌林森题写“不为米折腰”,因之称“折腰石”。过得石洞,再登数十级石阶,便来到“啸余庐”院门。门楣正中有林森亲笔楷书“常关”二字,大概取意于陶渊明“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之句。

穿过“常关”之门,门庭巨石上有近代著名书画家黄宾虹题古篆“啸余庐”三字。公馆并不豪华,极为简陋。这是林森二上青芝时,将虎洞原有的梅花别墅改建而成的。啸余庐建在岩窝之中,分上下两层,并利用庐后天然岩洞为厨房。庐内挂有孙中山和林森像。卧室门两旁,分别挂有铁犁头和水牛角,不忘乡土之情。卧室里陈列着林森先生当年使用过的铁床、书橱、木柜和长椅,都是寻常之物,并无高官的侈靡。卧室摆放的墨炉上,刻着林森的座右铭:“常乐我净”。楼下正厅有林森竹刻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林森藏骨塔是他生前亲自督造的生冢,定名为“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由辛亥革命元老、好友胡汉民题写“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建于闽侯百洞山之阳”刻石,并嘱觉非禅师在他身后将塔北第三层阶石拆开放入骨殖。“藏骨塔”用青石雕砌,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全高7.4米,座宽5.7米,塔基34.8平方米。有四层踏步至台座,塔身四角,雕有豹头座脚,并有四尊合掌僧人拱护。塔顶三层,结顶有金童托火炬塔刹,雕刻精致。面朝闽江一面的石碑上,无字,令人深思。

我们站在鳌湖畔的树阴下,透过香樟与榕树交错的枝桠,夕阳已完全没入山中,刚才还笼罩在金黄色阳光中的藏骨塔,此刻也暗了下来。山上已没有游客了,有几只松鼠在塔基边蹿来蹿去。抬头再看一眼董公祠,祠的正后山,正是莲花峰。我想有机会再来,应该登上莲花峰极目闽江,会有另一种感慨……

来源:福州日报 2013-06-01 09:46:45
标签:青芝山,董应举,林森,2600字作文
0
反馈

猜你喜欢

  • 人间四月天

    2012-04-20 12:28:16
  • 与胡杨对视

    2011-10-13 13:03:44
  • 海梦在长海

    2014-08-11 13:14:34
  • 老梗叔

    2013-07-22 09:38:09
  • 梦里不知身是客—垂序商陆

    2011-10-12 17:20:19
  • 南山秋色

    2010-09-22 20:02:00
  • 雅安,我们为你祈福!

    2013-04-24 20:56:40
  • 岁月神偷

    2010-12-13 20:58:00
  • 废品记录下的温情

    2012-03-11 18:19:27
  • 致最爱的的他——鹿晗

    2014-12-26 20:15:50
  • 诗中熬年守岁

    2015-02-22 18:48:33
  • 2021-07-29 16:11:43
  • 小红灯笼挂满树

    2012-09-27 20:13:41
  • 情绪也有四季

    2010-09-15 10:19:00
  • 暮色湖畔

    2011-09-01 12:29:52
  • 出门带本书

    2017-09-22 20:10:50
  • 备考QQ群

    2015-05-09 12:20:26
  • 解读语文书的命运

    2011-11-29 19:04:08
  • 踏雪

    2013-01-28 19:05:07
  • 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2011-11-26 20:20:45
  • 相关文章

    不老青芝山作文 问答乎 作文大全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