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如:李,查询百家姓
首页 >> 百家姓>> 邓百家姓介绍

邓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29位邓 旧百家姓排名:第161


〖邓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南阳承世泽;
东汉启功名。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屏山邓氏宗祠联(1)。迁徙于香港屏山的邓氏,有较为详细的宗亲历史考证.据载,屏山的邓姓人,其先祖的迁播路线,是由邓州至新野,或经江西,或经福建而迁入广东,而后入香港的。屏山邓氏宗祠距今有700年的历史。上联典出邓姓宗族源自南阳邓州。下联典出邓姓先祖望族历史启自东汉之末。为邓姓南阳堂的通用联。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明·邓子龙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抗倭将领邓子龙(1523-1598)自题书心联。邓子龙,字武桥,丰城(修江西丰城)人。公元1598年,明军授朝抗倭,他以故官领水军。从陈璘赴朝。时倭军将泫海逃遁,他即偕朝鲜统制使李舜巨督水军为前峰,邀击于釜山南海,英勇奋击,杀敌无算;因舟中起火,为敌所乘遂战死。舜臣赴救,亦死。

清操历冰雪;
赤手捕长蛇。
——邓中夏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1894-1933)自题联。邓中夏,原名邓康,号钟懈,湖南宜章人。

忧乐关天下
安危系一身。
——潘力生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潘力生赠 * 联。

东汉家声远;
南阳世泽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邓氏宗祠联

〖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平叔常能下士;
伯道胡为无儿。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禁烟功勋卓著;
抗日史册留芳。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名将邓延桢,字懈筠,江宁(今南京市)人。历任两文总督、闽浙等。1839年与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同年调任闽总指挥总督,加强海防,率军击退进犯厦门英国舰队。后受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下联典指清代海军名将邓世昌事典。

邓曼智能料事;
太后夙本好书。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楚武王夫人邓曼机智过人,料事必中。下联典指晋·邓训之女幼好读书,后贵为太后。

〖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平天下更云台首列;
小寰球曾谏院广闻。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云台首列”,典出自东汉邓禹佐光武帝平定天下,后列云台之首(云台乃东汉之八宝山也)。下联“谏院广闻”,典出自宋邓润甫任谏院翰林,以直言闻名

瑞应星辰,云台拔萃;
树称杞梓,邓林毓奇。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大司徒邓禹事典,东汉大司徒邓禹子十三人,时称“邓林材木”。

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
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3)。全联劝诫族中子孙如何处世、如何交人。

尊祖敬宗,登斯堂可无愧否?
光前裕后,履此地能勿思乎。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4)。

溯赐姓于殷商,邓国之衣冠如昨;
纪封侯于东汉,云台之军令尤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邓氏宗亲会会徽两侧的对联。

公道言不妨侃侃而谈,何计势力
孝顺事正当人人自尽,焉论富贫。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5)。

大小行事执快心,东平云为善最乐;
古今义礼归何处,朱子曰读书更高。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6)。全联劝诫族中子孙为善、读书。

宗祠聚祖考之精神,群昭群穆,真觉有严有翼;
祀典表子孙之爱敬,我将我享,惟期来格来临。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7)。

派分河北,由汀州而潮州、惠州、袁州,一脉流传愈盛;
祭举冬至,自始祖迄高祖、曾祖、显祖,千秋陟降攸临。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8)。上联寻跟,写出了邓氏的源流及其曲折的迁徙路线、支脉分布情况。下联典问祖,记载了各个时期率族人迁徙的祖先。商武丁封叔父于伊河北为邓侯,即为此支邓氏之始祖。

屏翰仰闽候,绍南阳之世胄,今朝派衍支蕃,不督衣冠隆祀典;
山河开万里,承高密之家风,此日苹馨藻洁,聊将俎豆报宗功。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屏山邓氏宗祠联(2)。上联典出并歌颂的“闽候”,乃是建祠人福建方伯(又称闽候,宋末元初人)邓冯逊。下联典出并所颂的“万里”,乃屏山的立村祖先邓万里。“高密” 即今高密市(在山东省),是邓姓早期为官迁徙并形成望郡之地。

我族自殷商赐姓以来,国建西周、侯封东汉,后裔承荫,须念宗功祖德;
此地是昭穆凭依之所,门环绿水、户拥青峰,先灵降鉴,好看山色湖光。
——邓宾谷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鄂州庙岭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邓氏起源及东汉时的极盛。下联道出宗祠所处的地理形胜。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顏起源于黄帝后裔,相传黄帝孙颛顼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五子名晏安。晏安的后代在西周初被周武王封于邾(今山东邹县东),史称邾武公。其原名叫曹挟
  • 目录·教姓起源·教姓各支始祖·教姓迁徙分布·教姓郡望堂号·教姓家乘谱牒·教姓字辈排行·教姓楹联典故·教姓历史名人·补充一.教姓渊源:单一渊源
  • 卓氏,生卒年不详。原为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其祖父辈经营冶炼铁矿致富,后来秦国打败赵国,流放富豪,卓氏也在其中。赵国被掳获的人中,只有卓
  • 一、姓氏源流鲜于(Xiān yú 鲜于)姓源出有二:1、出自子姓,以国名、邑名合并为氏。商朝末君纣王有叔箕子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官为太
  • 一、姓氏源流靳(Jìn)姓原出有二:1、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
  • 佟佳[佟佳,读音作tóng jiā(ㄊㄨㄥˊ ㄐㄧㄚ),满语为Tongjia Hala]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
  • 来[来、徕、郲、逨、赉,读音作lái(ㄌㄞˊ)]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后代遏父,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舜帝本名虞重
  • ①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卑耳国人之后,或云,鲜卑族之后。汉有北平太守卑躬;後汉有北平太尉卑整。②魏志:卑术,公孙度将。三国志:卑衍(辽国大将军、
  • 一、姓氏源流抗(Kàng)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春秋时卫国大夫三伉的后人,以伉、抗为氏。据《元和姓纂》云:“三伉氏,春秋时卫邑也。抗氏,
  • 尚未添加归海姓资料
  • 巨毋以地为氏。汉代有巨毋霸
  • 一、姓氏源流夔(Kuí)姓源出有二:1、以人名命姓。相传尧帝和舜帝时,有个叫夔的乐正。《吕氏春秋》上有“夔一足”的记载。鲁国国君向孔子请教,
  • 姓氏起源——卿姓姓氏起源卿姓来源于虞姓,是远古舜帝的后代。传到了战国赵国的虞卿,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沿袭了虞姓,小儿子则以他的职位上卿为姓,
  • 历史来源① 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② 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
  • 吾姓氏考略:春秋时楚有吾氏,三国时吴有吾粲。路史云:系出己姓,夏昆吾之后。   郡望堂号:濮阳郡   历史名人:吾粲, 吾渭
  • 一、姓氏源流言(Yán)姓源出有二:1、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纂》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
  • 北唐北唐 通志氏族略:春秘时晋有高人越,隐伏於北唐,因氏。汉时有北唐于真治京氏易。
  • 姓氏源流于(Yú)姓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
  • 魂魂炳杰 教授。男,1941年出生。河北人。民革党员。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教授,民革中央委员,辽宁省副主任
  • 一、姓氏源流融(Róng)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融姓起源于上古,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颛顼的后代有祝融氏,帝喾为部落首领时,祝融为五行神之一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百家姓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