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笃生名世,武功文德,震耀古今,忽传上相云亡,叹斯民谁为先觉; 二十载依恋师门,北马南船,奔驰坛坫,痛哭春风顿歇,微夫子吾将安归。

挽联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五百年笃生名世,武功文德,震耀古今,忽传上相云亡,叹斯民谁为先觉;
下联:二十载依恋师门,北马南船,奔驰坛坫,痛哭春风顿歇,微夫子吾将安归。

对联备注:

(清-李传黻《挽曾国藩联》)

参考注释

百年

(1)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辈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笃生

谓生而得天独厚。《诗·大雅·大明》:“篤生 武王 ,保右命尔。” 郑玄 笺:“天降气于 大姒 ,厚生圣子 武王 。” 三国 魏 曹植 《皇子生颂》:“喜月令辰,篤生圣嗣。” 明 李贽 《续藏书·凉国蓝公》:“此盖上帝之所篤生。” 清 杭世骏 《质疑》卷下:“夫天既篤生英主,又岂杀之所能为功耶?” 严复 《原强》:“至国朝龙兴 辽 瀋 ,圣哲篤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已而思士篤生,上通帝旨,转轮之説,弥沦大区,国士桓桓,则首举义旗於 鄂 。”

武功

(1) [military accomplishments]∶专指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战功

文治武功

(2) [skill in acrobatics in Chinese operas]∶武工

文德

(1).指礼乐教化。与“武功”相对。《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言武功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 元 傅若金 《书南宁驿》诗:“也知文德能柔远,传道新恩欲罢征。”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呢?自然只有修文德以服‘远人’的 日本 了。”

(2).写文章道德。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又不幸而 榆关 失守, 热河 吃紧了,有名的文人学士,也就更加吃紧起来……讲文德的也有,骂人固然可恶,俏皮也不文明,要大家做正经文章,装正经脸孔,以补‘不抵抗主义’之不足。”

震耀

亦作“ 震曜 ”。亦作“ 震燿 ”。 1.雷声震动,电光闪耀。极言其威猛之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 杜预 注:“雷震电曜,天之威也。圣人作刑狱,以象类之。”《汉书·叙传下》:“靁电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则是效。”《后汉书·应劭传》:“夫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燿杀戮也。”

(2).震动,显耀。《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及 烈祖明皇帝 躬征 吴 蜀 ,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由是正气直声,震耀朝右。”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道德之宏,文章之富,将必有震燿寰区,称乎今日之武功而又将倍焉蓰焉者。”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且夫我 中国 固具有囊括宇内,震耀全球,抚视万国,凌轢五洲之资格者也。”

(3).震耳耀目。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伍员》:“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古今

[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上相

(1) [be photogenic;come out well in photograph]∶指某人的照片比本人好看

(2) [prime minister(in feudal China)]∶古时尊称宰相

位为上相

云亡

(1).逃亡。《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郑玄 笺:“疾王为恶之甚,贤者奔亡,则人心无不忧。”

(2).死亡。《文选·王俭<褚渊碑文>》:“ 子产 云亡, 宣尼 泣其遗爱。” 李善 注引《左传》:“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大侠遁免》:“ 光 ( 曾光 )狱之成,在庚辰之春,而 楚 之密索,直至 江陵 云亡始罢。”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先觉

[a person of foresight] 事先认识觉察的人;觉悟早于常人的人

先知先觉

依恋

[be reluctant to leave;feel regret at parting ] 留恋,不忍离开

依恋故乡的一草一木

师门

(1) [master's homegate]∶师傅的家门

半年不入师门

(2) [teacher or his instructions]∶科举时dai1考取进士的人称考官为师门,后来泛指老师

出师

北马

北方的马。借指胡骑或 金 兵。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建炎 当三祀,北马将饮 江 。”

奔驰

[gallop;run quickly;speed] 车马等快速地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茅盾《白杨礼赞》

坛坫

(1).会盟的坛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桓公 朝天下,会诸侯, 曹子 ( 曹沫 )以一剑之任,枝 桓公 之心于坛坫之上。” 明 宋濂 《燕书》之二三:“ 襄公 曰:‘人皆相率,约君以礼,子奈何欲兴戎乎?坛坫之间,玉帛交错,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谓我何?’”

(2).指谈判场所。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 日本 于此次交涉,以区区一纸恫吓之书,居然索我巨量之权利于坛坫俎豆之间,所获不可谓不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公电·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合全国之心,结全国之力,一致对外,犹惧不足以争胜坛坫,保全海疆。”

(3).法坛。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受道的人﹞环绕坛坫,不断地口中念念有词,向神祇忏悔。”

(4).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 明 方孝孺 《宋山言墓表》:“自 长洲 韩公 以文学为海内宗,群士坛坫,莫盛于 吴 中。” 清 姚鼐 《祝袁简斋八十寿》诗:“先生筑舘 冶城 隈,坛坫争趋末座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 江氏 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坛坫无虚日。”

(5).引申指文坛。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康熙 间, 萧山 毛西河 奇龄 、 钱唐 毛稚黄 先舒 、 遂安 毛会侯 际可 ,俱以文章雄长东南坛坫。” 蒋信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簫心剑气总钟情,坛坫流传领袖名。”

(6).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迨近日 吴文中 始从 顾 陆 探讨得来,百年坛坫,当属此生矣。” 清 查慎行 《到广州赠大中丞佟陶庵》诗:“节鉞威名行地远,文章坛坫比官高。”

(7).指讲坛或舆论界。 清 顾炎武 《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 东林 覆辙,目所亲见,有断断不为者耳。” 郭沫若 《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辩论坛坫上都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痛哭

[cry bitterly;wail] 尽情地哭

春风

(1) [spring breeze]∶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with smile]∶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顿歇

[pause] 停顿;暂时停止

夫子

(1) [man]∶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school]∶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husband]∶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pedant]∶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