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贵则由太守加三品,寿则过古稀又二年,所欠者富耳,想黄泉难带一文钱,尽可独来独往;
下联:少而共随宦侍双亲,长而各求名分两地,遽至于老耶,恐白首同留千载恨,也将全受全归。
对联备注:
(清-严辰《挽兄严锡康联》)
参考注释
太守
[prefect]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
太守与客来饮。
太守宴也。
三品
(1).三种,三类。《易·巽》:“liu3四:悔亡,田获三品。” 高亨 注:“田,猎也。品,种也。筮遇此爻,其悔将亡,行猎将得三种猎物。”《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 孔 传:“金、银、铜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铜三色也。”《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张彦》:“ 巴巫 间,民多积黄金,每有聚会,即于席上列三品,以夸尚之。”
(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者之政胁之。”《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隋书·经籍志序》:“ 煬帝 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紺琉璃轴,下品漆轴。” 清 王夫之 《知性论》:“以三品为性,要其终而言之,三品者非无所自成。”
古稀
[three score years and ten;seventy years of age] 称人年七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黄泉
[netherworld;the grave] 地下的泉水;地面;墓地;迷信者称人死后居住的地方
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黄泉共为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吾独向黄泉。
黄泉下相见。
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一文钱
(1).一枚铜钱。也指极少的钱。 唐 张祜 《感归》诗:“行却江南路几千,归来不把一文钱。”《朱子语类》卷十五:“恰如人有一屋钱,散放在地上,当下将一条索子都贯穿了。而今人元无一文钱,也要学他去穿。”《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难道我们敢受一文钱不成?”
(2).古钱名。见 宋 洪遵 《泉志》卷七。
独来独往
独身来往,不与人为伍。亦比喻事事不与人同。 明 李贽 《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柳青 《在皇甫村》:“别说参加互助组吧,他就是进 终南山 ,到镇上去赶集,都不结伴,总是独来独往。” 柳青 《狠透铁》:“﹝他﹞古怪,独来独往,爱抬杠,你说东来他偏西。”
随宦
(1).赴外地作官。《礼记·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 唐 孔颖达 疏:“ 郑 意云:谓父先本国有此诸亲,后或随宦出游,居於他国,更取而生此子;此子生,则不及归与本国祖父以下诸亲相识,故云不及,谓不及归见也。”
(2).用以称父兄在外做官而子弟亦随之任所。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外舅 王君 仲芳 随宦至 郴阳 ,亲见其石刻。”
双亲
[(both) parents; father and mother] 父亲和母亲
名分
(1).名位与身分。《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宿夕敦远游,名分乃异路。” 宋 岳珂 《桯史·御名不联字》:“其实去联文,尊王统,所以辨名分,示等威也。”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只因这三位主母,都是不曾正过名分的,大的説是大,小的又説是大,若还只封一位,就有无限的争端。” 沉从文 《顾问官》:“至于落在冷门的家伙,即或名分上是‘高参’、‘上校’,生活可就够苦了。”
(2).犹名义。《商君书·定分》:“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在这种合作中,权利来了,他以儒的名分来承受;义务来了,他又以道的资格说,本来我是什么也不管的。”
两地
(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佇听二天之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説不起。” 鲁迅 许广平 有《两地书》。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2).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至于
(1) [as for]∶表示程度、范围
至于他,是一定会来的
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至:动词,抵达。)——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2) [as to]∶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于我个人的意见,以后再提
(3) [as for;go so far as to]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为现代汉语所沿用
至于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至于怨诽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至于农夫小民。——宋· 苏轼《教战守》
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千载恨
亦作“ 千年恨 ”。谓永远的恨事。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唐 武元衡 《春晓闻莺》诗:“犹疑 蜀 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囀声。”
全受全归
语出《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封建礼教认为人的形体来自父母,应当以完全无亏的身体,还之父母。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祗闻古有孝子 曾参 ,全受全归,髮肤无有毁伤者。” 胡适 《读<吕氏春秋>一》:“孝的宗教教人尊重父母的遗体,要人全受全归,要人不敢毁伤身体发肤,要人不敢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这里也有一种全生贵己的意思。”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蒸湘一水之间,于斯容与;
名人名家,12字对联对联:草蘵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
题赠,11字对联对联:野史偏多言外意 新诗应有井中函
挽联,名人名家,7字对联对联:新春添新景 佳节报佳音
春联,5字春联对联: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
意境,12字对联对联:诗骚古意无空谷 厨及高名自远寰
题赠,7字对联对联:匠心独运花样翻新人人温暖
服装店,12字对联对联:下民康济,顺如流水; 群公宪章,穆若清风。
名人名家,集句,集汉碑,10字对联对联:数椽风雨,几劫沧桑,想月中跨鹤来归,诗魂当下陈蕃榻;
名人名家,名胜,绍兴对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却欣堂上有嘉宾
婚联,宅第,厨房,7字婚联对联:陋习好改志为鉴 顽症难治心作医
题赠,7字对联对联:大地转文明,却教奎宿下临,司北斗尚书之职;
挽联,名人名家对联:奇花绽锦绣铺林 嫩柳舞金丝拂地
名著,7字对联对联:墙头簌簌暗飞花 山外阴阴初落月
名胜,7字对联对联:谏草逾万言每读焚余心事光明照青史
挽联,名人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