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 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

集句阅微草堂笔记11字对联

对联全文

上联: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
下联: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

对联备注: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李又聘先生言”,熊孝感题聚奎堂)

参考注释

赫赫

[impressive;majestic;illustrious] 显赫的样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科条

(1).法令条文;法律条文。《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恢拓规矩,克绍前人。科条品制,褒贬以因。”《旧唐书·代宗纪》:“设令廉耻守分,以奉科条,犹有禄廩之烦,役使之弊,而况贪猾纵欲,而动踰典章,作威以虐下,厚敛以润己者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由国家明定科条:凡有能讲求商务,独出心裁者,准其领照自做。”

(2).条例;章程。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令往购募爵赏,科条如左。” 宋 范成大 《围田叹》诗之四:“臺家水利有科条,膏润千年废一朝。”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惟散财薄徵,为君上之所宜行,而无补於小民之穷饿,故其科条虽具,要不若积贮之为善也。”

(3).项目,科目。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其立篇也,种类相从,科条相附。”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夫战争方殷,雄雌未决,则有不奉正朔,自相君长,必国史为传,宜别立科条。至於 陈 项 诸雄,寄编 汉 籍; 董 袁 羣贼,附列《魏志》。既同臣子之例,孰辨彼此之殊。”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后以科条举者,在 汉 时称明经,不及史, 唐 则惟三史而已。” 清 曹寅 《送朱林修北试》诗:“经义兼词赋,科条孰后先?”

(4).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史记·太史公自序》:“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 三代 ,録 秦 汉 ,上记 轩辕 ,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汉书·丙吉传》:“﹝ 吉 ﹞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琐,録也。欲科条其人老少及所经歷,知其本以文武进也。”

常存

永久存在,长期存在。 汉 班固 《bai1*1虎通·社稷》:“礼不常存。”《宋书·范晔传》:“且大梗常存,将重阶乱,骨肉之际,人所难言。”《隋书·经籍志四》:“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

白简

(1).古时弹劾官员的奏章。《晋书·傅玄传》:“ 玄 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宋 陆游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诗:“白简万言几慟哭,青编一传可前知。” 明 张景 《飞丸记·发迹锄强》:“欲把丹心悬魏闕,且将白简奏朝廷。” 清 钱谦益 《工部右侍郎赠尚书程公传》:“公在諫垣,以别白贤奸、澄清世道为己任,白简屡上,皆弹劾执政私人。”

(2).犹玉简。道教祭告神祇的文书。 唐 陆龟蒙 《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多应白简迎将去,即是朱陵鍊更生。”《云笈七籤》卷二:“白简青籙,得道人名,记皇民谱録,数极 唐尧 ,是为小刼。”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赵士遏》:“ 黄 之妻梦先亡十餘人,内有衣皁小团花衫者,持素黄籙白简来拜谢。”

(3).白色裙。简,通“ 襇 ”。《说郛》卷五三引 宋 周密 《唱名记》:“上御集英殿,拆号唱进士名,各赐緑襴袍、白简、黄衬衫。”

明明

(1) [obviously]∶显然如此,确实

这话明明是她说的,还用争?

(2) [writ large]∶清楚,显然

工业落后的问题,明明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案牍

[official correspondence] 公事文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朱衣

(1).大红色的公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駵,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甲子,宫门未开, 劭 以朱衣加戎服上,乘画轮车,与 萧斌 共载,卫从如常入朝之仪。” 胡三省 注:“朱衣,太子入朝之服。”

(2). 唐 宋 四、五品官员所着的绯服。 唐 杜牧 《新转南曹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捧詔 汀洲 去,全家羽翼飞。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3).穿着朱衣的职官。《后汉书·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 李贤 注:“朱衣,谓祭官也。” 宋 徐铉 《送刘山阳》诗:“旧族知名士,朱衣宰 楚 城。”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东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红泪与招魂。”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敏中 始婚也,已朱衣矣。”

(5).指朱衣使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明明案牘,帘前何处有朱衣。”参见“ 朱衣使者 ”。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