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缕翔环遗旧垒 盟石淹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

名胜大理

对联全文

上联: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缕翔环遗旧垒
下联:盟石淹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

对联备注:

(云南:李菊村题弥渡南诏铁柱庙,位于城西)

参考注释

芦笙

我国 苗 、 侗 、 水 、 彝 、 仡佬 、 拉祜 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一般由六根竹管组成。每管从外侧开孔,下端安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构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 明 何景明 《罗女曲》:“夜行山中道,何处吹芦笙。” 清 唐孙华 《照孙年五岁日戏堂前偶作》诗:“爱搦芦笙吹短弄,日挝腰鼓沸春雷。”

毡帽

毡制的帽子。《南史·夷貊传下·末国》:“土人剪髮,著毡帽。”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 永贞 之前,组藤为盖,曰席帽,取其轻也。后或以太薄,冬则不御霜寒,夏则不障暑气,乃细色罽代藤,曰毡帽,贵其厚也,非崇贵莫戴,而人亦未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走近前去,看 韦驮殿 西边櫈上坐着三四个人,头戴大毡帽,身穿绸绢衣服。” 鲁迅 《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我的意见,以为 阿Q 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我记得我给他戴的是毡帽。这是一种黑色的,半圆形东西,将那帽边翻起一寸多,戴在头上的。”

踏歌

[Ta-ge,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 传统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当年

[the same year]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天尊

[spirit;God] 道教徒对所奉神仙的尊称;佛教徒对佛的尊称

金缕

(1).指金缕衣。 三国 魏 曹丕 《营寿陵诏》:“丧乱以来, 汉 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2).指金丝。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题画册》词之四:“玉树宫墙,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3).金属制成的穗状物。 南朝 梁简文帝 《da3法颂》:“幢号摩尼,旛悬金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双鬢翠霞金缕,一枝春艷浓。” 华锺彦 注:“金鏤,釵穗也。”

(4).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省称。 唐 罗隐 《金陵思古》诗:“綺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 海门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举大白,听《金缕》。” 明 唐寅 《题桑》诗:“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一日歌千遍。”

(5).指柳条。 唐 戴叔伦 《长亭柳》诗:“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金缕毿毿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华锺彦 注:“金缕,柳条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金缕。”

旧垒

(1).旧的堡垒、营垒。 唐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诗:“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旧唐书·元载传》:“ 原州 当西塞之口,接 陇山 之固,草肥水甘,旧垒存焉。”

(2).比喻旧的社会、旧的阵营。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淹埋

淹没。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扶得东来西又倒,甚至连自己也被淹埋在唾骂中。”

彩云

[rosy clouds] 绚丽的云彩

深处

(1) [depths;recess]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