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自乃父成名,递看丁卯叔子同科,己卯叔子同科,念先人教子义方,岂徒教诗教字教文,便尔登科联七子; 魁元由秀才发轫,叠见戊辰案元第一,庚辰案元第一,具今日夺元本领,从此夺解夺会夺状,何难及第继三元。

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甲子自乃父成名,递看丁卯叔子同科,己卯叔子同科,念先人教子义方,岂徒教诗教字教文,便尔登科联七子;
下联:魁元由秀才发轫,叠见戊辰案元第一,庚辰案元第一,具今日夺元本领,从此夺解夺会夺状,何难及第继三元。

对联备注:

(清-许应銮《贺许丙俊入泮联》)

参考注释

甲子

(1) [a cycle of sixty years]∶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years]∶岁月,年岁

乃父

(1).你的父亲。《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贞,服劳王家。”《汉书·燕灵王刘建传》:“﹝ 高后 ﹞笑曰:‘顾乃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

(2).旧时称人家的父亲。《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他的乃父是我朝数得起一个清官。”

成名

[become famous] 因为某种成就而有了名声

足以成名

丁卯

[Ding Mao,the fourth of the cycle of the sixty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六十甲子的第四位

在丁卯 (公元1627年) 三月之望。——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叔子

[brother-in-law] 亦称“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同科

(1) [equal;same]∶同等

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科也。——《论语》朱熹注

(2) [winners of the same imperial examination]∶科举时代称同届考试中的人

同科状元

先人

(1) [ancestor]∶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2) [my late father]∶专指已故的父亲

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先人还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教子

[godchild;godson] 在洗礼时某人为教父,而教父保证将其教养成为基督

义方

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岂徒

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 ,应遣颂声如 汉 褒。”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诗教

(1).本指《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礼记·经解》:“ 孔子 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颖达 疏:“《诗》依违讽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跡。” 明 海瑞 《注唐诗鼓吹序》:“古先王成就人才,由今考之,大抵‘六经’并行,《诗》教为首。”

(2).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风格。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 六朝 至 陈 隋 之间,创为宫体,诗教为之一变,率皆浮靡之词,华而不实,与性情相漓。”

登科

[receive government degrees]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

七子

(1).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产 、 子大叔 、二 子石 从。 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 家伯 为宰, 番 为司徒, 蹶 为趣马, 棸子 为内史。 楀 为师氏也。 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

(3).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文选·陆机<五等论>》:“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李善 注:“《汉书》曰:‘ 景帝 即位, 朝错 説上,令削 吴 。及书至,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

(4).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 七子。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间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 、 隆庆 时期 李攀龙 、 谢榛 、 梁有誉 、 宗臣 、 王世贞 、 徐中行 、 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 汉 代宫中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元由

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宋书·王景文传》:“臣遣 李武之 问 儼 元由。” 清 郝懿行 《晋宋书故·元由》:“元,始初也;由,萌蘖也。论事所起,或言元起,或言元来,或言元故,或言元旧,皆是也。今人为书,元俱作原字……盖起於前 明 初造,事涉 元 朝,文字簿书率皆易‘元’为原。”

秀才

(1) [xiucai; one who pass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the county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两代称生员

(2) [scholar] 泛指读书人

传一乡秀才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发轫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qing55路,长愿存心在ze5民。”参见“ 发迹 ”。

叠见

接连出现。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国家空弱,民间膏血枯腊,灾异叠见,川原堙塞。”《清史稿·穆宗纪二》:“﹝ 同治 九年十月﹞丙辰,以水旱叠见,詔修省。”

案元

案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拍着桌子道:‘好文字,好文字。就做案元帮补也不为过,何况优等?’”

第一

(1) [the first (1st);firstly;primarily;at the head;in the first place]∶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first;most important]∶首要的,最重要

质量第一

庚辰

古代传说中的助 禹 治水之神。 禹 治水,“三至 桐柏山 ,惊风走雷,石号木鸣”。 禹 怒,召集百灵,获 淮 涡 水神 无支祁 。授之 章律 、 鸟木由 、不能制。授之 庚辰 ,“ 庚辰 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 淮阴 之 龟山 之足下,俾 淮 水永安而流注海”。见 唐 李公佐 《古〈岳渎经〉》。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妇女。”

本领

[ability;capability;skill] 才能、能力

舞蹈者…只使出了他一小部分本领

从此

(1) [from this time on]∶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thenceforward]∶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及第

[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状元及第

三元

[the first place at examinations] 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