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赏不够魏紫姚黄娇容三变 天香池赞不完墨魁豆绿一品朱衣

名胜昆明14字对联

对联全文

上联:牡丹亭赏不够魏紫姚黄娇容三变
下联:天香池赞不完墨魁豆绿一品朱衣

对联备注:

(闽宜 为中国99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献联)

参考注释

牡丹亭

一名《还魂记》。传奇剧本。明代汤显祖作。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游园时梦中与柳梦梅幽会,醒后怀春而死,葬于花园。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赴试,借宿园中,拾得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复生,两人结为夫妇。梦梅向杜宝报讯,反被囚禁。后考试放榜,梦梅得中状元,奉旨与丽娘正式成婚。《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等出演出较多。

不够

(1)

[be not enough;lack;insufficient;tight]∶供不应求的;不足需要的

经费不够而推迟修建

(2)

[weak]∶表明或表示缺乏技能或才能

他对人的心理的探讨和他对人物的创造是不够的

魏紫姚黄

牡丹花的两个名贵品种。 宋 曹冠 《凤栖梧·牡丹》词:“魏紫姚黄凝晓露,国艳天然。”亦省作“ 魏姚 ”。 宋 梅尧臣 《和石昌言求牡丹栽》:“莫问 西都 品,存吾旧友评,会应包萼吐,可与魏姚并。”参见“ 魏紫 ”、“ 姚黄 ”。

三变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 周公 三变:于 文王 时能子,于 成王 幼时能武,于 成王 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 汉 魏 为一变, 晋 宋 至 唐 初为一变,盛 唐 以后又一变。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 唐 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 唐 初 王勃 、 杨炯 为一变, 玄宗 时 张说 、 苏颋 为一变, 大历 、 贞元 间 韩愈 、 柳宗元 等倡导古文运动,逐步确立以散文为主的 唐 代古文,为一变。

(6).三种变化。指禾苗生长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淮南子·缪称训》:“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孤乡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高诱 注:“三变,始於粟,粟生於苗,苗成於穗也。”

(7).三种变化。指不肖子之三变。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不肖子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汪遵》:“与夫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籤轴,蠹落帙帷;网好学之名,欺盲聋之俗,非三变之败,无一展之期。”

天香

(1).芳香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图》:“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天香生空虚,天乐鸣不歇。” 前蜀 贯休 《山居》诗之二二:“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刘克庄 《念奴娇·木犀》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诗:“信有天香亦倾国,金罍在手莫辞乾。” 郭沫若 《梅花树下醉歌》:“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宫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补阙归朝》诗:“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应焚禁漏中。”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駟马宝车行赐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4).祭神、礼佛的香。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元旦侵晨,禁中 景阳 鐘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非止国色难亲,天香未遇,即强颜陋质之妇,能见几人。”参见“ 国色天香 ”。

豆绿

[pea green] 绿色,如同青豆一样

一品

(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 唐 贾岛 《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 、 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

(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

(3).犹言一等;第一等。《南齐书·萧惠基传》:“当时能棊人 琅邪 王 抗 第一品, 吴郡 褚思庄 、 会稽 夏 赤 松 竝第二品。” 宋 王明清 《摭言杂说》:“京师 樊楼 畔有一小茶肆,甚瀟洒清洁,皆一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生)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爱的你一品人才。” 老舍 《正红旗下》三:“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

(4).一种。《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唐 贾公彦 疏:“泉始盖一品, 周景王 铸大钱,而有二品。”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羞无他物,则虽羞一品足矣。”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异事》:“当时 扬州 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

朱衣

(1).大红色的公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駵,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甲子,宫门未开, 劭 以朱衣加戎服上,乘画轮车,与 萧斌 共载,卫从如常入朝之仪。” 胡三省 注:“朱衣,太子入朝之服。”

(2). 唐 宋 四、五品官员所着的绯服。 唐 杜牧 《新转南曹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捧詔 汀洲 去,全家羽翼飞。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3).穿着朱衣的职官。《后汉书·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 李贤 注:“朱衣,谓祭官也。” 宋 徐铉 《送刘山阳》诗:“旧族知名士,朱衣宰 楚 城。”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东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红泪与招魂。”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敏中 始婚也,已朱衣矣。”

(5).指朱衣使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明明案牘,帘前何处有朱衣。”参见“ 朱衣使者 ”。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