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英灵归天上,才如管仲,学如韩子,廉如王祐,忠如武侯,自来梁木泰山,门墙高仰三千丈;
下联:功德在人间,南而楚江,北而吴都,西而晋阳,东而粤岭,从此铸金刻石,闾里悲歌亿万家。
对联备注:
(清-田煜璠《挽张之洞联》)
参考注释
英灵
[spirit of the brave departed; spirit of a martyr] 烈士的灵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
归天
[pass away;die] 死的婉辞
那妖精不经打,三五棒便归天了
管仲
[Guan Zhong] (?—前 645) 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颖上(颖水之滨)人。出身微贱。辅佐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86 篇,今存 76 篇。其中《牧民》、《权修》、《形势》、《七洁》等篇是管仲言论思想的记录
韩子
(1).指 战国 韩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陈书·袁宪传论》:“ 韩子 称为人臣委质,心无有二。 宪 弗渝终始,良可嘉焉。”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武侯
三国 蜀 诸葛亮 死后谥为 忠武侯 ,后世称之为 武侯 。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诗:“ 武侯 立 岷 蜀 ,壮志吞 咸京 。”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 武侯 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陈衍 《元诗纪事·范五老》:“﹝ 范 ﹞每战必胜,尝有诗:‘……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説 武侯 。’”
自来
[from the beginning;originally] 从来;原来
梁木
栋梁。亦以喻能负重任的人才。 晋 潘岳 《杨仲武诔》:“魂兮往矣,梁木实摧。”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苍生方愿治,梁木何先摧?” 清 方文 《严子餐招同王宇安等夜集有怀亡友子岸》诗:“梁木早见摧,惻焉伤我心。”参见“ 梁岳 ”。
泰山
(1) [Mount Taishan]∶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a person of distinction;a thing of sreat weight or import]∶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father-in-law]∶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门墙
[symbol of admission to teacher-disciple relationship] 指老师之门
望孔子之门墙。——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高仰
(1).指地势高。与“低洼”相对而言。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下》:“地形低下处,可益增广;其高仰处,即开乾壕及陷马坑之类。”
(2).敬仰,仰慕。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然而三辅之隩,适贺带安,庶邦之怀,未忘高仰。”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功德
(1) [charitable and pious deeds;good deeds and merits]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人间
[man’s world;the world]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楚江
(1). 楚 境内的江河。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 天门 中断 楚 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迴。” 宋 吴文英 《澡兰香·淮安重午》词:“莫唱 江 南古调,怨抑难招, 楚 江沉魄。” 清 吴伟业 《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诗:“我昔 楚 江同 宋玉 ,君今 吴 市访 梁鸿 。”
(2).见“ 楚江体 ”。
吴都
(1).指 春秋 吴国 的都城。在今之 江苏 苏州 。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入 卫国 而乘轩,出 吴 都而倾市。”
(2).指 三国 吴 的都城 建业 。即今 江苏 南京市 。《文选·左思<吴都赋>》 刘逵 题解:“ 后汉 末, 孙权 乃都於 建业 ,亦号 吴 。”
从此
(1) [from this time on]∶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thenceforward]∶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铸金
指以铜、锡等金属铸物。《庄子·大宗师》:“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鏌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乃使良工铸金,象 范蠡 之形,置之坐侧,朝夕论政。”
刻石
(1).在石上雕刻。《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 。立石,与 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 秦 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妇》诗:“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清 龚自珍 《说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李季 《菊花石》二:“ 林家湾 前柳成荫,柳下住着刻石人。”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南史·范云传》:“ 云 以山上有 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坡谷前身》:“世传 山谷道人 前身为女子,所説不一。近见 陈安国 省干 云: 山谷 自有刻石,记此事於 涪陵江 石间。”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达夫 游记说内洞石壁上‘ 唐 宋 人的题名石刻很多,我所见到的,以 庆历 四年的刻石为最古’。”
闾里
[native village;home town] 乡里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
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后汉书·岑晊传》
悲歌
[sing with grieved sound] 哀声歌唱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乐府诗集·悲歌行》
亿万
[millions upon willions;hundreds of millions] 极言其数之多
亿万人民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岫引天风波上下 亭飞海月翠空明
名胜,镇江,7字对联对联:一畦杞菊为供养 半壁江山入卧游
名胜,关帝庙,7字对联对联:烈烈人心怒火须自家按住
名胜,湖北,11字对联对联:冷吟秋色诗千首 醉酹寒香酒一杯
集句,红楼梦,7字对联对联:潋滟碧波拍岸五洲烟水 逶迤芳草环堤十里春风
名胜,南京,10字对联对联:松翠积中天大好林泉恰宜从佛地布金重留胜迹
名胜,无锡对联:烟景催槐叶 风期数楝花
清明节,5字对联对联:田鼓祝桑麻,丹荔黄蕉隆肸蚃;
名人名家,14字对联对联:飞絮一溪烟凤艒南巡他日梦
名胜,扬州,12字对联对联:岁将更始 时乃日新
元旦节,4字对联对联:人增高寿 天转阳和
寿联,4字寿联对联:三祝筵开歌寿考 九如诗颂乐嘉宾
寿联,男寿,7字寿联对联:药经灵兔捣 人向广寒奔
集句,红楼梦,5字对联对联:无虑无忧度晚景 有衣有食享天年
敬老院,7字对联对联:借虚影映照实事 拟古人唤醒今人
戏台,7字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