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亭台不落匡山后
下联:策杖曾经工部来
对联备注:
(四川射洪陈子昂读书台)
对联亭台不落匡山后 策杖曾经工部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不落
(1).不掉下;不坠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朝 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四游记·华光皈依佛道》:“布施轮迴簿上,曾註汝父母生当受苦果,今日得汝皈依佛菩萨,该同往西方,不落轮迴之路。”
(2).不脱落。 唐 无名氏 《斑竹》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
(3).不须,不用。 清 薛雪 《一瓢诗话》:“ 杜少陵 诗,止可读,不可解。何也?……余谓:读之既熟,思之既久,神将通之,不落言詮,自明妙理。” 钱锺书 《围城》五:“她靠掌柜坐着,算得不落言诠的好广告。”
(4).酒器名,即凿落。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 白乐天 《送春》诗云:‘银花不落从君劝,’不落,酒器也。”
匡山
(1).山名。即 江西省 的 庐山 。《梁书·处士传·刘慧斐》:“尝还都,途经 寻阳 ,游於 匡山 。” 唐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偶到 匡山 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宋 叶适 《送赵季清兼谢所惠诗》:“又言謫 匡山 , 五老 烟霞鲜。”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魔见》:“庙食 匡山 已百春,威灵显赫四方闻。”参见“ 匡庐 ”。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策杖
拄杖。也称杖策。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仇兆鳌 注:“ 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 唐 白居易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公( 司马光 )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曾经
[have already]——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工部
古代官署名。 汉 代有民曹, 魏 晋 有左民、起部, 隋 唐 因 北周 工部旧名总设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 清 末改为农工商部。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此地能开眼界 何人可配眉山
名胜,海南,6字对联对联:海鸿戏墨朝临帖 藜火凌云夜校书
题赠,7字对联对联:劈石造湖兴水利 采煤发电撒珍珠
煤矿,7字对联对联:虚心莫过竹节 人品应如兰馨
厅堂,6字对联对联:龙去蛇来吟古韵 莺歌燕舞谱新章
春联,蛇年,7字春联对联:辜负朝廷,纵使摩顶捐躯,难报万分之一;
名人名家对联:医隐山林托迹远 仁昭今古惠民深
名胜,陕西,7字对联对联:喜共花容月色 何分秋夜春宵
婚联,6字婚联对联:身范克端绳祖武 家规垂训翼孙谋
祠堂,7字对联对联:长大知才须有用 平常莫等指无名
名胜,安徽,7字对联对联:年垂八秩、位冠百僚,伊傅共勋名,将看图像麒麟阁;
挽联,名人名家对联:文献著丹岩万世宗师传道脉
书院,12字对联对联:投入红炉身软化 选成碧玉质坚凝
搪瓷厂,7字对联对联:炮制药材尝甘尝苦 推敲医理如琢如磨
医院,8字对联对联: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翔
婚联,宅第,洞房婚联,8字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