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挺奇才,戡东南,定西北,数中兴两朝开济,廿载驰驱,尽瘁鞠躬,国史比武乡事业; 钟山留遗爱,兄名相,弟名臣,溯先后百战经营,八州都督,馨香祭祀,祠堂接文正仪型。

挽联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衡岳挺奇才,戡东南,定西北,数中兴两朝开济,廿载驰驱,尽瘁鞠躬,国史比武乡事业;
下联:钟山留遗爱,兄名相,弟名臣,溯先后百战经营,八州都督,馨香祭祀,祠堂接文正仪型。

对联备注:

(清-刘光才《挽曾国荃联》)

参考注释

奇才

[great talent] 杰出的才能

东南

[southeast]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西北

[northwest]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数中

其中;内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数中一个后生,年纪二十五岁,姓 崔 名 寧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只见五六个人似公人打扮,腰里掛着牌儿。数中一个看了 许宣 ,对众人道:‘此人身上穿的,手中拿的,好似那话儿?’”

两朝

(1).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 唐 杜甫 《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旧唐书·韩弘传》:“及 齐 、 蔡 贼平,势屈入覲,两朝宠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

(2).指两个国家。《宋史·宇文昌龄传》:“送 辽 使至 雄州 ,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 昌龄 誚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闕邪?’”

开济

(1).形容情操志向开通美好。《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和逌 ﹞才爽开济,官至廷尉、吏部尚书。”《梁书·张惠绍传》:“ 张惠绍 志略开济,干用贞果。” 宋 苏轼 《赐新除依前中大夫守尚书左丞王存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一:“以卿忠义开济,何施不宜。”

(2).开创并匡济。 唐 杜甫 《蜀相》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唐 罗隐 《上鄂州韦尚书》诗:“都缘未负江山兴,开济生灵校一秋。” 王闿运 《陆建瀛传》:“ 建瀛 才识明敏,开济时务。”

驰驱

(1) [gallop]∶飞驰

策马驰驱

(2) [do one's utmost in sb.'s service]∶奔走效力,尽全力效劳

尽瘁

[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 尽心尽力,全身心投入

鞠躬尽瘁

鞠躬

(1) [bow]∶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

(2) [salute]∶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国史

(1).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后汉书·班固传》:“既而有人上书 显宗 ,告 固 私改作国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狱。”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一:“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国史者,君民比并之史。”

(2).国之史官。《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药》诗:“到底只留为謔赠,更劳国史刺民风。”

比武

[demonstration of and competition in military stills] 比赛武艺

事业

(1) [cause]∶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facilities]∶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用事

(3) [individual fulfilment;personal achievement]∶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钟山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遗爱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名相

1.有名的宰相。 2.佛教语。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

名臣

有名的贤臣。《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张廷尉 方今天下名臣。”《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唐 吕延济 题注:“名臣,谓有贤才,立功业,垂名於后代者也。” 宋 梅尧臣 《谨赋》诗:“往往得遗逸,烜赫见名臣。”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古今必无徼倖之名臣循吏也。” 鲁迅 《坟·论“ta33的!”》:“身分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先后

(1) [early or late]∶先和后;早和晚

人来的不少,但总要分个先后

(2) [one after another]∶前后相继;陆续地;接连地

她先后去了美国、英国和德国求学

百战

多次作战。《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 綝 手擒贼帅 李羌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九:“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王阵擒贼首二,皆百战渠魁,贼帅 小策零 堕骑,裸身跨白驼遁。”

经营

(1) [tend]∶筹划经管;组织计划

这届运动会真是煞费经营

韩魏之经营。—— 唐· 杜牧《阿房宫赋》

毕世而经营。——清· 黄宗羲《原君》

经营商业

(2) [operate]∶规划治理

经营天下

(3) [come and go]∶往来

经营原野

州都

州大中正的别称。 三国 魏 曹丕 时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选拔官吏事宜。 隋 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 炀帝 为 晋王 时,即曾任州都。 开皇 后罢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州都遂废。《晋书·刘毅传》:“置州都者,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宋书·恩倖传序》:“州都郡正,以才品人。” 陈垣 《史讳举例》卷六:“ 魏 晋 以后,诸州皆置大中正,以甄别流品。 隋 时避讳,改为州都,而去中正之名。”

馨香

(1) [fragrance]∶芳香。比喻德化远播

(2) [smell of burning incense]∶烧香的香味

祭祀

[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sters] 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祠堂

[ancestral temple;memorial temple] 旧时祭祀祖宗或贤人的厅堂

正仪

(1).准则,典范。《荀子·修身》:“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2).端庄仪态。 汉 刘向 《说苑·修文》:“使耳听雅音,目视正仪,足行正容,心諭正道。”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