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的愿望(6)
酷热和热带季风雨,加之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无休止地行军作战,使得亚历山大的士兵难以忍受。当跨过旁遮普的河流进入一望无垠的大平原时,士兵们听说有难以数计的大象和更为彪悍的印度人正在严阵以待时,他们觉得长此以往,无法忍受。于是他们拒绝再往前行。亚历山大像通常那样,把将士们召集在一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让他们回想一下他自己身先士卒率领他们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走到世界尽头,”亚历山大说,“让胜利带给你们快乐,让世界大同的思想彻底实现。”他的演说迎来的只是一片沉默。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鼓起勇气说:“亚历山大大帝,你看看当初随你离开马其顿的人还有几个?而幸存者已经耗尽精力,他们只盼着一件事,就是活着返回故乡,与家人见上一面。”他的讲话引起一阵经久不息的欢呼声,有的士兵甚至流下了热泪。亚历山大愤然返回营帐,3天没有露而,他希望军队会回心转意,但全军将上未改初衷。亚历山大无奈,只好宣布收兵归国。虽然士兵们赢得了返国问题上的胜利,可是回国的路线还是要由亚历山大来选定。亚历山大耍了个花招,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尼俄楚斯率领,由印
度河河口驶入波斯湾;亚历山大希望他们溯源而上,最终经水路回到巴比伦,以证明帝国疆域的整体性。他自己则率领另一路士兵由一条印度河支流顺流而下,准备绕道南方归国。亚历山大有自己的打算:他觉得世界的南端就要到了,从前他在非洲难于实现的愿望一定要在南亚次大陆实现。他的预想果然没错,公元前325年7月,亚历山大总算到达了印度河三角州。此时大洋已遥遥在望,亚历山大踌躇满志:人们居住的地球确有南端,而眼前这块土地就是。
归程是漫长而可怕的,他既要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又要穿越几百公里滴水难觅的浩瀚沙漠。在酷热难当的情况下,部队只能在夜间行军。一天夜里,暴雨突降,正值亚历山大和他的部队在一条小溪旁露宿。小溪骤然变成汹涌的急流,不少随军妇女和儿童被淹死,驮马和辎重也被大水冲走。一路上,亚历山大还遭到印度人的不断袭击。在攻占一座城镇时,亚历山大亲自攀斗,被飞来一箭穿透了胸铠,险些丧命。一路上奇闻铁事绵绵不绝。亚历山大的军队甚至遇到了一些真正的野人,这些人还生活在石器时代,身体半裸、多毛,长长的指甲看上去像野兽的爪子。这些人的食物是落潮时抓到的鱼,或是用棕榈叶网捕到的鱼。这些人用在岸边搁浅死去的鲸鱼骨搭建房屋。他们起初想要用木棍围猎马其顿人的牲口,但是看到士兵发射如蝗的箭只时,他们倏地无踪无迹了。在归途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324年春,部队到达苏萨时,一位投奔亚历山大的印度哲学家卡兰努斯突然要求 * 。亚历山大劝说无效,便下令满足他的要求。在火葬的那一天,卡兰努斯头戴印度式的花环,坐在轿上。送葬的印度人唱起圣歌。当队伍行进到柴堆前时,卡兰努斯回头对亚历山大说:“我们很快会在巴比伦再见。”接着,卡兰努斯上了柴堆,吩咐点火。火焰冲天而起,卡兰努斯毫不畏惧,场面令人难忘。
公元前323年春,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他的“走到世界尽头”的愿望已基本实现了,现在他要休养生息,做一些武功之外的事情了。在治理国家上,亚历山大也展示了他年轻的才华。他疏浚了幼发拉底河,兴修水利,拨出巨款兴建公共设施和资助艺术家与音乐家,他想把巴比伦建成一个大港口,他的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有朝一 * 将再度远行,拓展毕生的宏愿?人们已不得而知。但是,亚历山大注定没有这种机会了。也许是他不习惯长期征战生活骤然停歇的平静,也许是他日理万机疲劳过度,他的发寒热的旧毛病竟 * 不愈。6月10日傍晚,亚历山大病逝,死时年仅33岁。这时候,人们突然想起那位印度哲学家的话,不禁为冥冥无意的裁定而惊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