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官窑瓶是器微有薜暴然实宋时脩内司物也憬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古瓷髺垦人亦珍,今窑完善人弗贵。

常情大都轻目前,吾于中庸识其义。

行为世法言为则,岂非君子三重粹。

及其同时远近者,有望不厌以为至。

人尚如斯物岂不,宜知惧哉取物譬。

诗词问答

问:《咏官窑瓶是器微有薜暴然实宋时脩内司物也憬然有思因成此咏》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六

参考注释

髺垦

谓器物受损折足,形体歪邪。《周礼·考工记·旊人》:“凡陶旊之事,髺垦薜暴不入市。” 郑玄 注:“髺读为跀;垦,顿伤也。” 贾公彦 疏:“跀谓器不正,欹邪者也。” 孙诒让 正义:“云‘玄谓髺读为跀’者……《广雅·释詁》云:‘刖,危也。’跀刖音义同,谓器折足,则危而易覆也。云‘垦,顿伤也’者……顿伤犹言损伤。” 清 厉鹗 《宣德窑青花脂粉箱歌次毛西河太史韵为汪伯子作》:“絶无髺垦但精莹,花壶茗琖犹家常。”

善人

(1) 指普通百姓

(2) 有道德的人;对人关怀、肯行善的人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水浒》

常情

普通的情理;一般的心情

按照常情,他会提出这个问题

大都

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中庸

(1) 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2) 见“四书”

(3)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 贾谊《过秦论》

行为

行伪。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世法

(1).代代效法。《国语·齐语六》:“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 武 远绩以成名。” 汉 徐干 《中论·贵验》:“皆书名前策,著形列图,或为世法,或为世戒,可不慎之!”

(2).世人的典笵,社会沿用的习惯常规。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 宋 黄庭坚 《书赠俞清老》:“﹝ 米芾 ﹞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讲义理,别白是非,则须学术;酬酢事机,区分利害,必用世法。”

(3).指人事上的交际应酬。 宋 戴复古 《有感》诗:“老子生来世法疎,白头思欲把犂鉏。”

(4).对出世法而言,佛教把世间一切生灭无常的事物都叫作世法。《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佛观世法如光影。”《西湖佳话·南屏醉迹》:“况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难看。”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三重

(1).三种隆重的礼仪。指祭祀仪式中献用祼、声用升歌、舞用《武宿夜》。《礼记·祭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於祼,声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

(2).三种隆重的礼仪。指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礼。《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郑玄 注:“三重,三王之礼。” 孔颖达 疏:“谓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礼,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於过矣。”

三层。《礼记·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同时

(1) 同时代;同一时候

同时发生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2) 并且

任务艰巨,同时时间又很紧迫

远近

(1) 远处和近处

远近闻名

(2) 指距离的长短

(3) 指关系的亲疏

有望

有可能性,有希望

胜利有望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