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原文
还书万里诫诸郎,毁誉翻成悮季良。
说道谨言元不谨,谤招薏苡亦堪伤。
诗词问答
问:马援的作者是谁?答:徐钧
问:马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徐钧的名句有哪些?答:徐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还书
(1).报书,致信。《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乃遣人持黄金五十斤送 博 ( 张博 ), 博 喜,还书谢。” 颜师古 注:“还书,报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万 寿春 败后,还书与 王右军 云:慙负宿愿。” 王闿运 《莫姬哀词》:“归及秋深,别当冬始。 夏口 还书, 淮阳 咏史。”
(2).指答复的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乌夜啼》:“此日无啼音,裂帛作还书。” 南朝 梁 吴均 《山中杂诗》之三:“奈何 梁 隐士,一去无还书。”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留 赵 一日,赠縑数匹,以还书託焉。”
(3).归还所借的书。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十七八九夜,还书復借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
(4).谓生徒对着老师背书。《新华日报》1987.5.15:“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丽堂 每天对着爷爷‘还书’。”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诸郎
(1).指郎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 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 ,跪起如子姓。”按《汉书》作“诸曹郎”。
(2).年轻子弟。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 念奴 , 念奴 潜伴诸郎宿。”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词:“若教 王 谢 诸郎在,未抵 柴桑 陌上尘。”
毁誉
毁损与赞誉
《京都纪事》播放后,毁誉不一
说道
讲说引导。《管子·权修》:“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説道之。”
(1).讲说真义。 汉 王充 《论衡·问孔》:“説道陈义,不能輒形。”《法华经·药草喻品》:“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説道者。”
(2).说;说到。 唐 白居易 《登郢州白雪楼》诗:“朝来渡口逢京师,説道烟尘近 洛阳 。”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一折:“我恰纔街市去来,説道 赵秀才 得了头名状元,做了官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前日 闻舍人 也曾説道聘过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3).道理;缘由。 贾芝 孙剑冰 《义和团的传说故事·铁金刚》:“ 铁二怔子 是个直爽人,他办事从不骗人,既是要你砍他,这一定有说道。” 邓友梅 《那五》十一:“ 那五 一听,暗中直咋舌,没想到这里还有许多说道。”
(4).商量;讨论。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八章:“他要到一队的场上,找找 喜老头 ,把自己的想法跟老人家说道说道,让老人家帮自己出出主意。” 刘梓钰 《霸王别姬》:“咱们到会议室,现在就说道说道。”
谨言
(1).敬慎进言。《穀梁传·桓公三年》:“夏, 齐侯 、 衞侯 胥命于 蒲 。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
(2).谓恭敬上言。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臣 德裕 等诚欢诚跃,顿首顿首,谨言。” 宋 张耒 《皇太后谥册文》:“恭惟神灵在天,休闻在下,光於宗社,表於 有宋 ,亿载万世,与国无极,呜呼哀哉!谨言。”
(3).审慎发言。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林酒仙》:“谨言终少祸,节俭胜求人。”《西游记》第五四回:“ 三藏 回头吩咐道:‘ 悟能 ,谨言!谨言!’”
不谨
(1).不敬慎;不小心。《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旧唐书·柳宗元刘禹锡传论》:“蹈道不谨,眤比小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陆碧珊》:“两家书札往来,輒以女婢 红于 为鸿雁, 红于 偶不谨,为父女所得,大诧,絶不许女再往生家。”
(2).指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 抗 ( 蔡抗 )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谓此村有污贱不谨之神。”
(3).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思诏冠带之滥》:“至如近日辛亥之察,时论共雪七人之枉,於是有列不谨条中者,亦登荐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明 初旧制,吏部考察,但老疾、罢软、贪酷、不谨四条。”
薏苡
(1).植物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颖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茎叶可作造纸原料。《后汉书·马援传》:“初, 援 在 交阯 ,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慾,以胜瘴气。”
(2).指薏苡之谤。 宋 苏轼 《和王巩并次韵》之五:“巧语屡曾遭薏苡,庾词聊復託芎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