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海山春过半,未见一花开。岩溜无时滴,松风尽日来。
前生身已到,归路首重回。
只恐山灵笑,衣巾着吏埃。
诗词问答
问:《劝耕题正觉寺诗次王文康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戴栩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戴栩的名句有哪些?答:戴栩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过半
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
行程过半
一花
(1).开花一次。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 涂山 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 紫轻梨 。”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有石渠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然则铁树开花初无定岁,但必数十年始一花耳。”
(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通俗编·数目》引 明 李翊 《俗呼小录》:“数钱以五文为一花。”
无时
(1).不定时,随时。《仪礼·既夕礼》:“哭昼夜无时。” 郑玄 注:“哀至则哭,非必朝夕。”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贾鲁河改道》:“今屡濬屡塞,而 黄河 又衝决无时,侵逼益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于时,我更起居‘无时’,不是游息的‘无时’,而是劳作的‘无时’。”
(2).不知何时。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脩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3).没有一刻;无有一时。《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 刘氏 也。” 唐 岑参 《送郑堪归东京氾水别业》诗:“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閒。”《<艾青诗选>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无时不在闪耀着形象思维的光辉。”
(4).不逢时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弔。”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日来
(1).天天来到。《汉书·董仲舒传》:“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多少豪门富室,日来求亲的。”
(2).近来。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之二:“喻及日来进学之功,尤慰孤陋,且深有助於警省。” 元 陈镒 《和程渠翁见惠诗韵》:“若问日来新况味,饭牛聊復卧南山。”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日来耳目纷扰,无所可述。”
前生
佛教中或迷信中指人生的前一辈子
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山灵
(1).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山灵,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郭沫若 《月蚀》:“我们 四川 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 张君瑞 合当钦敬。”
(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
衣巾
(1).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 余冠英 注:“‘巾’,佩巾也。”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妇儼衣巾。”
(2).衣服和头巾。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唐 白居易 《酬牛相公兼呈梦得》诗:“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 吴应箕 上。”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宋史·宋祁传》:“自为誌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金铜杂物置冢中。’”参见“ 衣衾 ”。
(4).指青领衣和方巾。 明 清 时的秀才服式。《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直到四五日后, 匡超人 送过宗师,才回家来,穿着衣巾,拜见父母。”
(5).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清 李渔 《怜香伴·随车》:“当初只因娘子没正经,惹出那场大祸,革去了我的衣巾,如今纔挣得一件青袍上身,又不要去招灾惹祸。”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损阴骘除名》:“此卷係抄袭 陈勾山 旧作,窗稿中有其文可查。荐而不售,衣巾尚在;荐而或售,据新例必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