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洞真观呈卢竹溪原文
傍家新筑好,儒道不相妨。松火客床梦,梅花诗屋香。
欲盟六逸醉,始托四明狂。
高视黄尘表,翛然何有乡。
诗词问答
问:宿洞真观呈卢竹溪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宿洞真观呈卢竹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新筑
(1).新筑成。 唐 雍陶 《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2).新建筑的房屋。 唐 戴叔伦 《南野》诗:“东山有遗塋,南野起新筑。”
儒道
(1).儒家的道德原则。《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羣,而意实卓尔矣。”
(2).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儒道在 汉 为讖讳所杂,在 宋 为二氏所杂。”
(3).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弼 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餘卒。”
相妨
互相妨碍、抵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春秋》之道,固有常有变。变用於变,常用於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 宋 苏轼 《答参寥书》:“此於至道殊不相妨,何为废之邪!” 清 李渔 《奈何天·锡麒》:“这个解法虽然极好,只是与赦罪的条款略有些相妨。”
松火
(1).燃松柴的火。 唐 戴叔伦 《南野》诗:“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緑。” 明 谢宗可 《茶烟》诗:“蚓窍声微松火暗,凤团香暖竹窗阴。” 清 恽寿平 《画芋》诗:“地炉松火同煨芋,自起推窗看雪时。”
(2).照明用的松明。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人次韵》:“数叶贝书松火暗,一声金磬檜烟深。”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鹿皮朝拥卷,松火夜挑灯。”
客床
客中所用的床铺。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夜宿 鹅湖寺 ,槁叶投客牀。” 金 元好问 《与同年敬鼎臣宿顺天天宁僧舍》诗:“萧萧风雨打僧窗,耿耿青灯对客床。”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诗屋
吟诗和作诗之所。 清 张问陶 《稚存闻余将乞假还山作两生行赠别醉后倚歌而和之》:“云天万里好联吟,共把长空当诗屋。” 清 曹寅 《晚晴将之真州和查查浦编修来韵》:“诗屋嬾重徙,渔竿行独操。”
六逸
指 竹溪 六逸。《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更客 任城 ,与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 陶沔 居 徂来山 ,日沉饮,号‘ 竹溪 六逸’。” 金 郦权 《自鹤壁游善应洹山》诗:“同游成六逸,轰饮助高兴。”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发跡锄强》:“苍虬籜浮,金茎凤游,七贤六逸频呼酒。”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诗:“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四明
山名。在 浙江省 宁波市 西南。自 天台山 发脉,绵亘于 奉化 、 慈溪 、 馀姚 、 上虞 、 嵊县 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 丹山赤水洞天 。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 四明山 。《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 四明山 者, 天台 之委也。高兴华顶,齐跨数邑。自 奉化 雪竇 入,则直谓之 四明 。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亘,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气,觉与世界如絶,不似 天台 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 芙蓉峯 ,刻 汉 隶‘四明山心’四字。其山四穴如天窻,隔山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 四明 。”
高视
(1).向高处看。 汉 扬雄 《甘泉赋》:“仰撟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亡见。”《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耳。’” 唐 刘沧 《夏日登西林白上人楼》诗:“几到 西林 清浄境,层臺高视有无间。”
(2).傲视,小看。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迹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 唐 张九龄 《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燕序》:“ 文王 多士, 周 室以寧; 武帝 得人, 汉 家为盛。而高视前古,独不在於今乎?” 金 王若虚 《送 * 举赴试序》:“辞欲其精,意欲其明,势欲其若倾,故必探《语》《孟》之渊源,擷 欧 苏 之菁英……勿怪勿僻勿猥,而并若是者,所向如志,敌功无劲,可以高视而横行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宂篇下》:“ 钟 ( 钟会 )高视一世,而居 诞 ( 诸葛诞 )二子间,其人可想。”
尘表
(1).《晋书·王戎传》:“ 王衍 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后以“尘表”谓人品超世绝俗。 唐 独孤及 《三月三日自京到华 * 亭独酌寄裴六薛八》诗:“ 裴子 尘表物, 薛侯 席上珍。”
(2).世外;世俗之外。《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乃著《高隐传》……言行超逸,名氏弗传,为上篇;始终不耗,姓名可録,为中篇;掛冠人世,栖心尘表,为下篇。”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兵部 李员外约 , 汧公 之子也。识度清旷,逈出尘表。” 明 杨慎 《词品·周晋仙<浪淘沙>》:“其辞飘逸,似方外尘表。” 清 郭嵩焘 《<古微堂诗集>序》:“每有所作,奇古峭厉,倏忽变化,不可端倪。又深入佛理,清转华妙,超悟尘表。”
翛然
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无係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迅疾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何有乡
即无何有之乡。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谓静寂无为,逍遥自得之地。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 宋 苏辙 《病退》诗:“病根欲去真元在,昨夜梦游何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