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原文
范老登科犹别姓,余公应举亦更名。人心何止矛般险,世道于今砥似平。
到了赭衣同适市,知它白棓欲谁坑。
云端别有冥冥翼,不受虚弦浪箭惊。
诗词问答
问:六和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六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登科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
别姓
(1).其他族姓。《孔丛子·独治》:“臣之家哭 子氏 之别姓於 弗父 之庙,哭 孔氏 则於夫子之庙。”
(2).分建族姓。《史记·周本纪》:“封 弃 於 邰 ,号曰 后稷 ,别姓 姬氏 。”
应举
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明清时指乡试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
更名
改易名称
他从此更名改姓,隐居于一个小山村中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何止
不止;岂止
中华大地,英才何止万千
世道
指社会状况、风气
唉!别提那 * 的旧世道了
老人家,如今世道变了。变得不用吃糠了。——赵树理《传家宝》
于今
(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到了
到底;毕竟。 唐 吴融 《武关》诗:“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间。” 宋 袁去华 《念奴娇》词:“身外纷纷,儻来适去,到了成何事。”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你这三条计,比当日 曹公 在 灞陵桥 上三条计如何?到了出不的 关云长 之手。” 马烽 《太阳刚刚出山》:“不过,到了她还是没有拗过我去。”
赭衣
(1).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荀子·正论》:“杀,赭衣而不纯。” 杨倞 注:“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杀之,所以异於常人之服也。”《史记·田叔列传》:“唯 孟舒 、 田叔 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 赵王敖 至 长安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緑其巾以示辱,盖古赭衣之意。” 清 宋琬 《诏狱行》:“白骨交撑裹赭衣,残骸谁敢收黄土?”
(2).指囚犯,罪人。 汉 贾山 《至言》:“赭衣半道,羣盗满山。”《梁书·武帝纪中》:“若悉加 * ,则赭衣塞路。”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赭衣无容足,南房并北房。” 清 丁澎 《风霾行》:“ 秦 时赭衣常塞路,日蚀星移失恒度。”
白棓
亦作“ 白棒 ”。大棍;大杖。《北史·王罴传》:“ 羆 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 羆 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唐 罗隐 《与招讨宋将军书》:“ 江 南水, 钟陵 火,缘 淮 饥, 汴 滑 以东螟,故无赖辈一食之不饱,一衣之不覆,则磨寸铁,挺白棒,以望朝廷姑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 章炳麟 《思乡原下》:“ 明 用 程 朱 之道,其小臣能极諫以干君怒,伏白棓、戴土囊而不悔,此所谓奇节也。”
云端
云上,云中
飞机从云端飞来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虚弦
空弦。言弦上无箭。传说 战国 时 更羸 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的雁。见《战国策·楚策四》。 宋 黄庭坚 《鼓笛慢》词:“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宋 秦观 《李陵论》:“所谓伤弓之禽可以虚弦下也,况於劲骑三千乎,与 陵 之事异矣。”参见“ 惊弓之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