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徐铉曾有言,古者冠无帽。
江左始著称,燕居便私好。
题峰殊不称,有似缘木钓。
我为易玉冠,俗名一以扫。
老沈屡有咏,精神乃毕肖。
何必定乌纱,吓彼宦途耀。
诗词问答
问:《再用沈德潜游摄山十二首诗韵仍令沈德潜并钱陈群和之·其六·玉冠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九
2. 去声
参考注释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杨伯峻 注:“有言,意为有善言。”
(2).泛指有话。如:有言在先。
古者
(1).从前;过去的时代。《诗·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毛 传:“古者,明王时也。”《礼记·曾子问》:“古者天子练冠以燕居,公弗忍也。” 孔颖达 疏:“凡言古者,皆据今而道前代。”《后汉书·孔融传》:“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古者,书籍所载,古人现成之事也。”
(2).犹古人。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儻非常之人称焉。”《文选·江淹<恨赋>》:“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吕延济 注:“復念古人,有如我恨而至死者将述之。”参见“ 古人 ”。
江左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偏安江左
著称
因…而著名或驰名
此地以盛产大米著称
燕居
(1).退朝而处;闲居。《礼记·仲尼燕居》:“ 仲尼 燕居, 子张 、 子贡 、 言游 侍。” 郑玄 注:“退朝而处曰燕居。”《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司马贞 索隐:“燕谓閒燕之时。” 宋 苏轼 《四菩萨阁记》:“始吾先君於物无所好,燕居如斋,言笑有时。”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
(2).闲居之所。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一:“假欲崇饰燕居,储备赐与,天子之贵,寧忧乏财?” 明 宋濂 《净慈山报恩光孝禅寺住持仁公塔铭》:“别筑燕居於寺之西麓,曰 潜庵 ,将有终焉之志。”《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南一间算个燕居,北一间作为卧室。”
便私
利于私门。《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言曲以便私者,必信於重人矣。”
不称
(1).不相称;不相副。《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郑玄 笺:“不称者,言德薄而服尊。”《史记·文帝本纪》:“﹝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 孝文皇帝 庙为昭德之舞。” 晋 陆机 《文赋》:“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浅薄,不称将军任使,岂敢推辞。”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二:“十载画 瀟湘 ,不称 瀟湘 月。”
(2).不胜任;不称职。《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括 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汉书·宣帝纪》:“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称,四方黎民将何仰哉!”《金史·章宗纪四》:“近制以镇静而知大体为称职,苛细而闇於大体为不称。”
(1).不显扬。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纷纶威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
(2).不称道。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今足下不称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云梦 以为高……窃为足下不取也。”
(3).不名;不叫做。《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有似
类似;如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驭文之法,有似於此。”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宋 张先 《定风波》词:“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缘木
(1).爬树。《楚辞·九章·思美人》:“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淮南子·说山训》:“为蝯赐者,非负而缘木。”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蜀 有魶鱼,善缘木,有声如啼儿。”
(2).见“ 缘木求鱼 ”。
玉冠
(1).玉饰之冠。《史记·秦始皇本纪》附录 汉 班固 曰:“ 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紱,车黄屋,从百司,謁七庙。”
(2).指鸡冠。 南朝 梁简文帝 《斗鸡》诗:“玉冠初警敌,芥羽忽猜儔。”
(3).道士的帽子。 唐 项斯 《送宫人入道》诗:“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4).指白莲花冠。 唐 白居易 《六年秋重题白莲》诗:“素房含露玉冠鲜,紺叶摇风鈿扇圆。”
俗名
通俗的名称
鳖俗名甲鱼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毕肖
完全相像
必定
一定
这样一个计划必定很快要失败
他必定要取胜
乌纱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 乌纱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 乌纱帽 ”。
(4).黑纱织物。参见“ 乌纱髻 ”。
宦途
仕途;做官的经历、路径
晏闾阎凡伍,少无特操,阶缘人乏,班齿宦途。——《南齐书·王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