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镜台原文
玲珑类丹槛。苕亭似玄阙。
对凤悬清冰。
垂御览作乘。
龙挂明月。
照粉拂红妆。
插花理云发。
玉颜徒自见。
常畏君情歇。
诗词问答
问:杂咏 镜台的作者是谁?答:谢朓
问:杂咏 镜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谢朓的名句有哪些?答:谢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丹槛
赤色的栏杆。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 景林寺 ,在 开阳门 内御道东。讲殿叠起,房廡连属,丹槛炫日,绣桷迎风,实为胜地。” 南朝 梁 任昉 《静思堂秋竹应诏》:“緑条发丹槛,翠叶映雕梁。” 唐 刘禹锡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诗:“山色葱笼丹槛外,霞光泛灩翠松梢。”
苕亭
高峻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沣水》:“ 嵩梁山 高峯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 南朝 齐 谢朓 《镜台》诗:“玲瓏类丹槛,苕亭似元闕。” 南朝 梁 江淹 《谢法曹惠连赠别》诗:“泛滥北湖游,苕亭南楼期。”
玄阙
(1).古代传说中的北方极远之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遗屯骑於 玄闕 兮,軼先驱於 寒门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 玄闕 ,北极之山。 寒门 ,天北门。”《淮南子·道应训》:“ 卢敖 游乎北海,经乎 太阴 ,入乎 玄闕 ,至於 蒙穀 之上。” 高诱 注:“ 玄闕 ,北方之山也。”
(2).天门。引申指天帝或神仙的住所。《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选鬼神於太阴兮,登閶闔於玄闕。” 王逸 注:“俱登於天门入玄闕,拜 * 受勑诲也。” 南朝 梁 沉约 《与陶弘景书》:“方当名书絳简,身游玄闕。”
(3).泛指北方宫闕。《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至乃歷玄闕,排金门,升玉堂。” 李善 注:“《三辅旧事》曰:‘ 未央宫 北有 玄武闕 。’”
(4).指肾。《黄庭内景经·肾部》:“肾部之宫玄闕圆。” 梁丘子 注:“玄闕圆者,肾之形状也。玄,水色,内象諭也。”参见“ 玄谷 ”。
御览
(1).皇帝观览。《北史·齐纪下·后主》:“是月,敕撰《玄洲苑御览》,后改名《圣寿堂御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以赋罢相》:“ 阜陵 在位,上庠月书前列试卷,时经御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诸生试卷,尽经御览。”《花月痕》第十四回:“﹝ 明 经略 ﹞大喜道:‘这等议论,与 荷生 一般通达,可以大用。’次日便呈御览。”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把书缮写清楚之后,上呈御览。”
(2).指 宋 李昉 等编纂的类书《太平御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周婴卮言》:“《御览》引《金楼子》云:‘ 刘休玄 为《水仙赋》云云。’”
龙挂
亦作“ 龙掛 ”。指龙卷风。远看积雨云下呈漏斗状舒卷下垂,旧时以为是龙下挂吸水。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五六月之閒,每雷起云族,忽然而作,类不过移时,谓之过云雨,虽三二里间亦不同。或浓云中见若尾坠地蜿蜒屈伸者,亦止雨其一方,谓之龙挂。”《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掛, 操 与 玄德 凭栏观之。”参见“ 龙捲风 ”。
见“ 龙挂 ”。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粉拂
即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之四》:“自从别欢来,奩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参见“ 粉扑 ”。
红妆
(1) 妇女的盛装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2) 代指美女
红妆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插花
(1) 搀杂;夹杂
干部也插花编在各组内
(2) 日本的插花技术,它着重形式的平衡
云发
(1).女子浓黑的头发。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之二:“輟泣揜铅姿,搔首乱云髮。”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四:“玉颜艷红彩,云髮非素丝。”《云笈七籤》卷九七:“﹝ 九华安妃 ﹞云髮鬃鬢,整顿絶伦,顶中作髻,餘髮垂下至腰。”
(2).泛指头发。 唐 杜牧 《还俗老僧》诗:“云髮不长寸,秋寒力更微。”
玉颜
(1).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拟<青青河畔草>》诗:“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清 郑文焯 《谒金门》词:“早是君心难恃,恨不玉颜先悴。”
(2).对尊长容颜的敬称。《燕丹子》卷中:“ 丹 得侍左右,覩见玉颜,斯乃上世神灵保佑 燕国 ,令先生( 田光 )设降辱焉。”
(3).形容不老的容颜。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旧事》诗:“忆在 开元观 ,食柏练玉颜。” 明 宋濂 《杂体诗·效陆平原》:“君餐发灵和,神滋生玉颜。” 清 朱彝尊 《寿孟叟》诗:“玉颜长可驻,不藉蘂珠经。”
(4).形容和颜悦色。 宋 苏轼 《戎州》诗:“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自见
自我表白;显露自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垂空文以自见。”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於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二:“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1).犹自知。《庄子·骈拇》:“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2).自然可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行一》:“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