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礼部提举江西

作者:释善珍 朝代:宋代

送赵礼部提举江西原文

玉节来临昔治州,仪曹爽气更横秋。
未夸判笔摇山岳,且喜仙槎近斗牛。
童拾棠阴前竹马,纱笼寺壁旧银钩。
南塘遗稿公新卷,他日人传作话头。

诗词问答

问:送赵礼部提举江西的作者是谁?答:释善珍
问:送赵礼部提举江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善珍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善珍名句大全

释善珍送赵礼部提举江西书法欣赏

释善珍送赵礼部提举江西书法作品欣赏
送赵礼部提举江西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玉节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来临

(1) 来到;到来

每当春天来临,这里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

(2) 接近或已接触到

暑假已经来临

仪曹

(1).官名。掌礼乐制度。始置于 三国 魏 , 晋 沿之。 南朝 时为祠部属官。 北魏 为仪曹尚书, 北齐 仪曹属殿中尚书。 隋 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 炀帝 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 唐 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2). 唐 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 瀛洲 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

(3).用以泛称地方上掌管礼仪的属官。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 高公轩 者, 宣仁 之疎族也。 政和 末,为 沧州 仪曹。”

横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唐 李白 《悲清秋赋》:“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宋 范仲淹 《和运使舍人观潮》之一:“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2).形容人的气势之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明 屠隆 《昙花记·严公冤对》:“英雄盖世气横秋,一旦淹淹作 楚 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六篇:“他( 曾补人 )的年纪其实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气之横秋也,实足以上咸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来曼梭 ,自比吾家 国藩 ,或许还是他的客气吧?”

(3).形容老气。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脸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横秋。”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目》:“盖闻朱颜既醉,最怜炯炯横秋。”

山岳

又高又大的山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

且喜

犹言可喜、幸喜。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员外,且喜且喜,小姐説今夜晚间约定在 玉清庵 中与你赴期,教我先将的鸳鸯被来了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説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且喜是月半天气,还辨得出影响来。” * 《和 * 同志七绝》之四:“抗战连年秋復秋,今秋且喜稻如油。”

仙槎

亦作“僊槎”。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万里图》诗:“僊槎二月出 龙门 ,万里春风掉晴雪。”《随园诗话》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诗:“销魂何处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广记》卷四○五引《洞天集》:“ 严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长五十餘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蠧。 李德裕 截细枝尺餘,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復来。 广明 以来失之,槎亦飞去。” 唐 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若见 君平 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明 刘基 《怨王孙》词:“红尘目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后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

斗牛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棠阴

(1).棠树树荫。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石壁转棠阴, 鄱阳 寄茅室。”

(2).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南朝 梁简文帝 《罢丹阳郡往与吏民别》诗:“柳栽今尚在,棠阴君詎怜。” 唐 刘长卿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诗:“幸容栖託分,犹恋旧棠阴。” 宋 王禹偁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诗:“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舘,烂目閲四库。”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谭性教授承德郎》:“棠阴遍 陈 汝 之间,尸祝在 黄 韩 之后。”参见“ 棠树 ”。

(3).《淮南子·览冥训》:“日入 落棠 。” 高诱 注:“ 落棠 ,山名,日所入也。”后因以“棠阴”指光阴。《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凡我僚旧,均哀共戚。怨天德之无厚,痛棠阴之不留。” 吕向 注:“言其光阴不復留也。”

竹马

(1) 儿童玩具,典型的式样是一根杆子,一端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骑马

(2) 用竹篾扎成的一种道具,用于民间舞蹈竹马灯

纱笼

(1).纱制灯笼。 唐 白居易 《宿东亭晓兴》诗:“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 宋 高观国 《御街行·赋轿》词:“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元 张子坚 《得胜令》曲:“锦衣搭白马,纱笼照道行。”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记 东坡 赋就,纱笼素壁, 西山 句好,帘捲晴珠。”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他日重来,駟马难容。四壁佳篇,早着纱笼。” 宁调元 《柬蜕庵三什》诗之三:“偶栽红豆便盈枝,仗汝纱笼壁上词。”

(3).犹纱罩。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 清 李渔 《风筝误·婚闹》:“你们都迴避,好待我揭去纱笼看阿娇。”《天雨花》第三六回:“弟们虽在来观看,纱笼罩面怎分明?”

(4).马来语saron的音译。 东南亚 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为服饰之一。 许杰 《两个青年》:“那 马来 人是披着纯白的纱笼,纱笼的一端,从左边的背部围过右边的颈际,再披了下来。”

(5).法语salon的音译。客厅。今多译作“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 巴黎 文人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谈场所。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附J·K来信:“这种人物如果不彻底的脱胎换骨,始终只是‘纱笼’(salon)里的哈吧狗。” 瞿秋白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她想一脚跨进摩登化的贵族厅堂--在所谓‘纱笼’里去和当代名流‘较一日之短长’。”

寺壁

寺庙壁画。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四品》:“﹝ 蘧道愍 、 章继伯 ﹞并善寺壁,兼长画扇。”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解蒨》:“全法 章 蘧 ,笔力不逮,通变巧捷,寺壁最长。”

银钩

亦作“ 银钩 ”。 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鉤,飘若惊鸞。” 南朝 梁 刘孝威 《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鉤采桑路。”《宋史·乐志十五》:“翠帘人静月光浮,但半捲银钩。”

(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 唐 徐坚 《棹歌行》:“櫂女饰银鉤,新妆下翠楼。”

(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元 张逊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把鸞笺,裁绣句,写银钩。”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他一不合银钩写,锦字松烟。”

(4).比喻弯月。 宋 李弥逊 《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遗稿

死者生前没有发表的文稿

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话头

说话的端绪

他接着话头往下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