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师中任清江

作者:苏洵 朝代:宋代

送任师中任清江原文

吾老尚喜事,羡君方少年。
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
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
君今始得县,翱翔大江干。
大江多风波,渺然天欲翻。
浩荡吞九野,开阖壮士肝。
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
未尝见大物,不识天地宽。
今君吾乡秀,固已见西川。
去年作边吏,出入烽火间。
儒冠杂武弁,屡与毡裘言。
又当适南土,大浪泛目前。
胸中芥蒂心,吹尽为平田。
陈汤喜形胜,所至常纵观。
吾想君至彼,胸胆当豁然。

诗词问答

问:送任师中任清江的作者是谁?答:苏洵
问:送任师中任清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洵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洵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喜事

(1) 值得庆贺、令人高兴的事

(2) 婚事,结婚的事

(3) 好事,喜欢多事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有如

(1).犹如,好像。《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吾闻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来自田间,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 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数千,将军拥众万餘,不乘其未定而击之,有如 唐 兵惧而自退,将军何面目以见陛下乎!” 清 顾炎武 《义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3).古人誓词中常用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杨伯峻 注:“‘有如’亦誓词中常用语, 文 十二年《传》‘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 河 神鉴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叹曰:‘ 婴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枥马

拴在马槽上的马。多喻受束缚,不自由者。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三:“櫪马非不肥,所苦长縶维。”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櫪马志千里。”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读汉书李陵传七用前韵》词:“循髮更衣闻绪语,起听悲鸣櫪马。”参见“ 櫪驥 ”。

奔腾

(1) 跳跃着奔跑

犹如万马奔腾

(2) 比喻水流汹涌

洪水奔腾而来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正思

谓合乎正道的思想、意念。 唐 孟郊 《答友人》诗:“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五代 齐己 《言诗》诗:“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达人皆一贯,迷者自多歧。”

傲睨

傲慢斜视;骄傲。 唐 罗隐 《送宣武徐巡官》诗:“傲睨公卿二十年,东来西去只悠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餘杭 生时一遇之,虽不甚倾谈,而傲睨之气顿减。”《西湖二集·韩晋公人奁两赠》:“这 戎昱 ……自恃有才,有性极是傲睨,看人不在眼里。”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屹然出中央而无校讎,则其益自尊大,寳自有而傲睨万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於理极者矣。”

太山

(1).即泰山。山名。《孟子·梁惠王上》:“挟 太山 以超 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即泰山。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李善 注:“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 齐 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

(3).即泰山。称岳父。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谢得你太山做主,我是他嫡亲骨血。”

翱翔

在空中(常指在高空)飞行或盘旋

展翅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一下子就能发现地面上宽广范围内的一只小兔或小鸡。——《眼睛与仿生学》

江干

江边,江畔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渺然

微小,去向不清,难以看见,或指无影无踪

儿渺然不知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踪迹渺然

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九野

(1).犹九天。《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汤问》:“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 张湛 注:“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 清 顾炎武 《咏史》诗:“中夜视百辰,九野何茫茫?”

(2).九州的土地。《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李贤 注:“九野,谓九州之野。”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皇业未昌,九野被豺狼之毒。” 宋 苏轼 《江上值雪》诗:“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开阖

(1).开启与闭合。《老子》:“天门开闔,能为雌?”《淮南子·本经训》:“开闔张歙,不失其敍。” 宋 王安石 《李氏沅江书堂》诗:“诗书当前日开闔,冠带满坐相逢迎。”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那猫……很闲适的样子,徐徐开阖它的眼睛。”

(2).指用兵的间隙和疏漏。《孙子·九地》:“敌人开闔,必亟入之。” 曹操 注:“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 张预 注:“谓敌人或开或闔,出入无常,进退未决,则宜急乘之。”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 仲达 不能逞其譎於 孔明 ,故常伺 孔明 之开闔,妄为大言以譎其下。” 严复 《原强》:“甚且不识方员古阵大不宜於今日之火器,更无论部勒之精详,与夫开闔之要眇者矣。”

(3).古代管理经济的措施。谓国家通过抛售或收购谷物等重要商品,以调节物价和增加财政收入。《管子·乘马数》:“出準之令,守地用人筴,故开闔皆在上,无求於民。”《管子·地数》:“ 伊尹 善通移轻重,开闔决塞。”

(4).指古代统治者的权术和策略。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据位治人,用何为名;累日积久,何功不成。可以内参外,可以小占大,必知其实,是谓开闔。”《旧唐书·元载传》:“遂抗表请建 中都 ……辞多开闔。”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由是而寓於术,纵横开闔,无所施而不宜,岂若专门独学者之劳且陋哉。”

(5).犹开辟。《汉书·礼乐志》:“参侔开闔,爰推本纪。 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开闔,犹开闢也。言今之鼎瑞,参等於上世。” 宋 陆游 《日出入行》:“吾闻开闔来,白日行长空。”

(6).指诗文结构的铺展、收合等变化。 宋 姜夔 《白石诗说》:“小诗精深,短章藴藉,大篇有开闔,乃妙。”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有色有声,有气有骨,有味有态,浓淡深浅,奇正开闔,各极其则,吾不能不伏膺 少陵 。”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大抵文章开闔之法,全讲骨力气势。”

壮士

勇士,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壮士十年归。——《乐府麻集·木兰诗》

壮士不死。——《史记·陈涉世家》

田横齐之壮士。——《资治通鉴》

壮士从之。——《资治通鉴·唐纪》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局束

窘迫拘束。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且天下熙熙,而独呻吟者四五人,何其优裕者博,而局束者寡,其为不一徵也何哉?”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膳饮为之失味,步趋为之局束。”

守一

亦作“ 守壹 ”。1.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吕岩 《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

(2).专守定法。《汉书·严安传》:“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于某一信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 龚圣与 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曰……古称 柳盗跖 为盗贼之圣,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节。 清 卓尔堪 《昆阳王烈女拟焦仲卿妻古诗体》:“孤鴈终孤飞,不屑乱匹配。女子守一终,旧盟焉敢背。”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大物

(1).指天下或帝位。《庄子·在宥》:“夫有土者,有大物也。” 成玄英 疏:“九五尊高,四海弘巨,是称大物也。”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诗:“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2).指表示等级的仪制礼法。《国语·周语中》:“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荀子·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 杨倞 注:“夫人之大者莫过於礼,故谓之大物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礼乐征伐,先王治世之大物也。”

(3).犹重器。 明 宋濂 《隋室兴亡论》:“盖天下大物也,可以德持,不可以力竞。”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边吏

边境地区的官吏。《管子·问》:“问於边吏曰:小利害信,小怒伤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尔之马岁至,吾数皮而归资。边吏请致詰也,天子念尔有劳,故下詔禁侵犯。” 明 张居正 《答蓟镇总督王鉴川言边屯》:“公图之皆已有绪,要在边吏着实奉行。” 清 方式济 《陇头水》诗:“田夫入城不隔宿,边吏年年在边地。”

出入

不符之处,差距

有出入

烽火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武弁

(1).武冠。《后汉书·崔駰传》:“ 钧 ( 崔钧 )时为虎賁中郎将,服武弁,戴鶡尾。” 唐 韩翃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诗:“两年戴武弁,趋侍 明光殿 。” 清 赵翼 《纪梦》诗:“閲罢邸抄正午倦,忽梦迁官戴武弁。”

(2).武官。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 剑关 掉鞅归,武弁朝 建章 。”《明史·熹宗纪》:“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你文官一途虽然做不得,但是武弁一路还不妨事。”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也谦逊着,说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

毡裘

(1) 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毛制的衣服

(2) 指代北方民族

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南土

(1).南方地区。《诗·大雅·崧高》:“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孔颖达 疏:“当於南方之土,於是安居之矣。”《左传·昭公九年》:“ 巴 、 濮 、 楚 、 邓 ,吾南土也; 肃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绍》:“南土风俗,恶他舍之猫产子其家,以为大不祥。” 清 姚燮 《哀雁》诗:“自云朔方岁饥苦,欲托残生到南土。”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君自南土来书,谓:‘邇者振大 汉 之天声,想诸公都在剑影光中,抵掌而谈。不慧远适异国,唯有神驰左右耳。’”

(2).方言。指鸦片烟。 沙汀 《困兽记》二三:“当他靠上烟灯,把那些饴糖般的南土烤了又捏,捏了又烤,一锭一锭抽着的时候,他的不快却又开始侵蚀他了。”

大浪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浪

大浪在上下翻腾

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芥蒂

亦作“ 芥蔕 ”。1.蒂芥。细小的梗塞物。 清 翟灏 《通俗编·草木》:“今人每颠倒言之曰‘芥蔕’,乃自 宋 人诗始。”

(2).引申为梗塞。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中央政府之兵力,已足使全 欧 旰食,而何区区民间斩木揭竿者之足以芥蒂于其胸也。”

(3).比喻积在心中的怨恨、不满或不快。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今得来教,既不见弃絶,而能以道自遣,无丝髮芥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镜听》:“冷暖相形,颇存芥蒂。”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对于发表信札的事,我于兄也毫无芥蒂。”

(4).介意。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今子赴官,但当充广德性,力行好事,前梦不足芥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言语之间,何须芥蔕。”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我受侮辱是丝毫也不芥蒂的,我是不忍看见我们的祖国,就被那无赖小偷偷了去呀!”

(5).打动,触动。《朱子语类》卷十六:“ 曾点 是虽 尧 舜 事业亦优为之,莫只是 尧 舜 事业亦不足以芥蒂其心否?”

形胜

(1).谓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 之险,县隔千里。”《周书·齐炀王宪传》:“初,平 蜀 之后, 太祖 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

(2).指险要之地。《魏书·杨侃传》:“ 白捺 小城,本非形胜。”《明史·太祖纪一》:“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 秦 陇 据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胜。”

(3).谓山川壮美。《魏书·冯亮传》:“ 世宗 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视 崧高 形胜之处,遂造 闲居 佛寺。” 唐 高适 《观宓子贱神祠碑》诗:“形胜驻羣目,坚贞指苍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埌》:“ 吴塘山 滨临 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 陈毅 《广东》诗:“ 百粤 自来形胜地,人民建设更生光。”

(4).指山川壮美之地。《旧唐书·司马承祯传》:“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

(5).谓利用有利的形势制胜。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所至

(1).所致,使其然。《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2).结局。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 梦与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终。’”

纵观

从全面考虑;纵览(形势等)

纵观全局

胆当

犹言胆略。谓能当大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从此, 郕王 和朝廷大臣,京城百姓都倚靠 于谦 ,认为他有胆当,可以支撑危局。”

豁然

(1) 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2) 坦荡

待人豁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