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原文
道妙怀真纪异常,人间天上若存亡。潜机物类多中觑,纳取虚无定久长。
碧落遨游归洞府,黄金不买自馨香。
参同契合诸经说,精魄夺来烂紫光。
诗词问答
问:逍遥咏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逍遥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道妙
(1).佛教或道教学说的精义、经典。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宋 真德秀 《送汤伯纪归安仁》诗:“正须澄心愿,乃许窥道妙。” 清 陈确 《黄山道士韩养元师弟传》:“ 尊觉 虽少年,而勤思道妙,甘淡泊。”
(2).指文章。 唐 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 钱仲联 集释引 汪琬 曰:“意当时有权贵不学,自詡能诗,欲得公之称誉者,故作此以託讽歟?”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化神奇为腐臭,则典籍亦糟粕也;化臭腐为神奇,则瓦甓皆道妙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梁 之 刘勰 ,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心雕龙·原道》),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即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韵,俱为文章。”
怀真
犹怀贞。《宋书·孝武帝纪》:“下四方旌赏茂异,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具以名奏。”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怀真独往之夫犇走而从事,灭迹藏名之士颠倒而向风。”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姬怀真抱璞,虽座客常满,只许神交,不以身合。”参见“ 怀贞 ”。
异常
(1) 非正常的;不同于平常的
异常现象
(2) 非常
任职期间异常紧张
人间天上
(1).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 元 曾允元 《水龙吟·春梦》词:“甚依稀难记,人间天上,有缘重见。” 明 刘基 《小重山·咏月》词:“人间天上一般秋。银潢水何事独西流。”
(2).犹人间天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閒步看那 西岳庙 时,果然是盖造得好;殿宇非凡,真乃人间天上!”
存亡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灭亡
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
物类
(1).万物,各类的物。《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 傅尃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
(2).物的同类,同类。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 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十:“ 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 清 黄景仁 《啼乌仁》:“明知无益痛繫心,物类相类有如此。”
(3).物的种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土地所产,物类尤多。” 宋 欧阳修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诗:“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4).物的类别。 梁启超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 达尔文 以前,虽有一二博物学者稍有见於物类蕃变之现象……而不知其变迁进化之所以然。”
(5).特指人或动物。 南朝 宋 张野 《与远法师书》:“行不负於所知,言不伤於物类。”此指一般的人,犹言他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这般物类,教我怎不阴哂?”此贬称他人,犹言东西。《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长老説道:‘因你念头差了,故投落在物类。我特地唤醒你来,再去投胎。’”此指动物。
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久长
长久
岂非计久长。——《战国策·赵策》
碧落
天空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 白居易《长恨歌》
遨游
远游;漫游
人造卫星遨游太空
洞府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馨香
(1) 芳香。比喻德化远播
(2) 烧香的香味
参同
(1).验证合同。《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后汉书·襄楷传》:“其文易晓,参同经典。”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参同大块理,窥测知人心。”
(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契合
(1) 投合,意气相投
君臣契合
(2) 符合
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契合屈原的身分
(3) 结盟;结拜
你与我父亲契合。——《元朝秘史》
经说
(1).经书的解说。《墨子》有《经说》上下篇。《汉书·艺文志》载《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经说》六篇。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序》:“ 熙宁 、 宝庆 之会,时师破坏经説,其失也凿;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 金松岑 《文学观》:“爰举其説,盖有六焉,作者之林,视此可矣。一曰传注,经説是也。”
(2).指佛经的言论。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如此皆是经説,不可不信。”
精魄
(1).精神魂魄。 汉 徐干 《中论·夭寿》:“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更念大兄磊磊自将,年齿尚缩,而识量德守何裕也,志气精魄何长也。”
(2).精神气魄。 明 宋濂 《见山楼记》:“ 濂 之学识繆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輒有精魄。”
烂紫
深紫色。 宋 苏轼 《食荔支》诗之一:“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宋 范成大 《初秋闲记园池草木》诗之一:“茙葵烂紫终陋,簷卜嫣黄亦香。” 清 汪琬 《送田髴渊南归》诗:“杨梅烂紫登盘美,蓴菜微青上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