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翁子秀归泉

作者:李处权 朝代:宋代

送翁子秀归泉原文

昔从大小阮,日为林下游。
酒熟无孤斟,诗好不易酬。
形影一参商,书问缺置邮。
渴闻盛德事,仰止东家丘。
大阮令养高,誉望老更收。
小阮遂长往,岁月已载周。
人生一世间,所重惟交游。
而我忧患余,身事良悠悠。
阿戎远来过,整整仪矩修。
话言极敦笃,道旧何绸缪。
萧寺夜寒深,风雨鸣飕飕。
秉烛如梦寐,惝恍一夕留。
明发又告别,行色不堪忧。
赠言加餐饭,心折涕泗流。

诗词问答

问:送翁子秀归泉的作者是谁?答:李处权
问:送翁子秀归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处权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处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大小阮

指 三国 魏 后期诗人 阮籍 与其兄子 阮咸 。二人同为“竹林七贤”中人。世称 阮籍 为 大阮 。 阮咸 为 小阮 。后用以称美叔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刘师川 , 莘老丞相 幼子,力学有文,尝赠舍弟诗云:‘ 大阮 平生余所爱, 小阮 相逢亦倾盖。’” 宋 杨万里 《和文明主簿叔见寄之韵》之二:“从来大小 阮 ,一笑更谁知?”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孤斟

独自饮酒。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之二:“已託西风传絶唱,且邀明月伴孤斟。”

不易

(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形影

(1) 物体和身影

形影不离

(2) 身体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参商

参星与商星。两星不同时在天空出现,因以比喻亲友分隔两地不得相见,也比喻人与人感情不和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 杜甫《赠卫八处处士》

书问

书信;音问。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门藩,书问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置邮

用车马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焦循 正义:“置、邮、传三字,同为传递之称。以其车马传递谓之置邮,谓之驛。其传递行书之舍,亦即谓之置邮,谓之驛。” 唐 杨炯 《<王子安集>旧序》:“教之者逾於激电,传之者速於置邮。” 宋 范成大 《麻线堆》诗:“舟檝避潢潦,置邮疾飞驰。”按,古制,置为马递,邮为步递,原有区别,后即混用。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仰止

仰慕;向往。止,语助词。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姜夔 《饶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兴,百神仰止。” 清 魏源 《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一:“山形果象蹲,遗躅空仰止。” 孙中山 《革命原起》:“二人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

东家丘

据《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诗:“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大阮

(1).指 三国 魏 诗人 阮籍 。参见“ 大小阮 ”。

(2).拨弦乐器名。形似今之月琴。相传为 晋 阮咸 所制,故又称阮咸。有大阮、中阮、小阮之别。《宋史·乐志一》:“ 照 ( 李照 )因自造苇籥、清管、簫管、清笛、雅笛、大笙、大竽、宫琴、宫瑟、大阮、大嵇,凡十一种,求备雅器。”

养高

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旧唐书·玄宗纪上》:“ 武德 、 贞观 以来勋臣子孙无位者,访求其后奏闻,有嘉遯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养高不肯事王侯,闲卧林泉了衰朽。”

誉望

名誉声望。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 营郃 分司, 卢钦 兼掌,誉望所归,允集兹日。”《宋史·王禹偁传》:“以愚观之,不若不为相之善也,相则誉望损矣。”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 高邮 大儒 王氏 念孙 父子,闻君之説,礼先於君,遂与畅论音学源流,由是誉望日隆。”

老更

宋 范仲淹 有《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参见“ 三老五更 ”。

小阮

称 晋 阮咸 。 咸 与叔父 籍 都是“竹林七贤”之一,世因称 咸 为 小阮 。后借以称侄儿。 唐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之一:“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宋 杨万里 《戏赠子仁侄》诗:“小阮新来觅句忙,自携破砚汲寒江。”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试士抵 滁州 。”

遂长

生长;成长。《庄子·马蹄》:“禽兽成羣,草木遂长。”《淮南子·修务训》:“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长。” 高诱 注:“遂,成也。”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三光顺轨,草木遂长,可谓经纬天地矣。”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交游

亦作“ 交游 ”。1.朋友。《管子·权修》:“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郑君墓志铭》:“君天性和乐,居家事人,与待交游,初持一心,未尝变节。”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萧伯升 ﹞豪詄自喜,意气卓犖,交游满天下。”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至于地方一层,实在毫无办法想了。因为我并无交游,止认得几个学校。”

(2).交际;结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 宋 王安石 《与陈和叔内翰书》:“与 和叔 交游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她却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

见“ 交游 ”。

忧患

忧虑、祸患

生于忧患。——《孟子·告子下》

身事

(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2).指行踪。 唐 杜甫 《楼上》诗:“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3).自身的事情。 唐 赵嘏 《寄归》诗:“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4).亲身事奉。《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陆扆》:“ 扆 为宰相 韦昭度 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 昭度 。”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阿戎

(1).称堂弟。《南齐书·王思远传》:“﹝ 王晏 ﹞及拜驃骑,集会子弟,谓 思远 兄 思微 曰:‘ 隆昌 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用其语,岂有今日。’ 思远 遽应曰:‘如阿戎所见,今犹未晚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晋 宋 间人,多谓从弟为阿戎,至 唐 犹然。”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清 朱彝尊 《己巳二月自古藤书屋移寓槐树斜街赋诗》之三:“阿戎秋去又春残,远信封题万里难。”

(2).指 晋 王戎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 遂为早慧的典型。后因以“阿戎”称美他人之子。 唐 王维 《送李员外贤郎》诗:“借问 阿戎 父,知为童子郎。” 唐 李端 《送单少府赴扶风》诗:“叨陪丈人行,常恐 阿戎 欺。”

整整

达到一个整数的;实足的

这个城市的河岸有整整两里长

仪矩

仪法规矩。 秦 李斯 《碣石刻石》:“羣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甘沉陨而重辱,有节士之仪矩。”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释俗》:“ 齐 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盖庯峻也。” 清 恽敬 《与纫之论文书》:“吾宗之能学者不数人,能学而行復有仪矩者益不数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剪辫,却并非因为我是 越 人, 越 在古昔,‘断发文身’,今将效之,以见先民仪矩,也毫不含有革命性。”

话言

(1).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话。《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毛 传:“话言,古之善言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盖《书》之所主,本於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於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若然,则所谓不可教训,不知话言,不惟方命圮族而已,四岳何为而举?而 尧 何为姑试之耶?皆不可通。” 章炳麟 《序<革命军>》:“嗟呼!世皆嚚昧而不知话言,主文讽切,勿为动容。”

(2).泛指话语。 宋 陆游 《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 清 钱谦益 《三严作朋集序》:“咏三 严 之诗句,追 长蘅 之话言。”

(3).谈说;谈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暇日与宾友话言,必及神仙之事。”《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话言未了,忽见茶房领着一个中年妇人,一个和尚,赶了进来。”

敦笃

敦厚笃实。《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篤。” 宋 苏舜钦 《杜谊孝子传》:“ 谊 性敦篤不苟,惟信义所在,事父母极其孝。”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公端凝敦篤,爱人不尚美言。”

道旧

谈论往事;叙说旧情。《史记·高祖本纪》:“道旧故为笑乐。” 唐 李白 《建丑月十五日虎丘山夜宴序》:“笑向碧潭,与松石道旧。” 宋 王庭珪 《赠胡绍立》诗引:“己卯秋,预 清江 高荐,復至 安成 ,访别道旧,赋诗因以送行。”

绸缪

(1) 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 ;情意深厚

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吴质《答东阿王书》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卢湛《赠刘琨一首并书》

萧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萧子云 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 竺国 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 蒲郡 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 招远 张于旦 ,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飕飕

(1) 象声词

(2) 形容风声

啾啾飕飕,吟啸相求。——汉· 赵壹《迅风赋》

(3) 形容雨声

风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唐· 杜甫《秋雨叹》

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梦寐

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惝恍

(1) 失意;不愉快

步徒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屈原《远游》

(2) 模糊不清;恍惚

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史记》

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明发

(1).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 。”

(2).谓孝思。 晋 陆机 《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发。” 宋 苏轼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杨万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花留一月。”

(4).谓揭发查清。《后汉书·循吏传序》:“明发姦伏,吏端禁止。”

(5).阐明,发明。《隋书·律历志上》:“ 焯 皆校定,庶有明发。”《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观文殿》:“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畧理畅,互相明发。”

(6). 清 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廷寄之别,有关巡幸、上陵、经筵、蠲赈、及内侍郎以上,外臣总兵、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称为明发,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参阅 清 梁章鉅 《枢垣记略·规制一》。

告别

(1) 离别;辞别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那个令人愉快的市镇

(2) 通知离别

告别家乡父老

行色

行意。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犹指行旅

即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说岳全传》

不堪

(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赠言

临别给朋友留下的忠告或鼓励的话

临别赠言

餐饭

饭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饭。”《魏书·崔光传》:“致时飢渴,餐饭不赡。”

心折

(1) 心服,折服;佩服

所心折者,惟 孟东野一人

(2) 心惊,心碎;伤感

心折骨惊。——江淹《别赋》

涕泗

(1).眼泪和鼻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 齐景 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南史·萧钧传》:“﹝ 萧钧 ﹞年七岁,出继 衡阳元王 ,见 高帝 ,未拜,便涕泗横流。”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参见“ 涕泗滂沱 ”。

(2).涕泪俱下,哭泣。 汉 扬雄 《元后诔》:“ 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 宋 苏轼 《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向士肃 出外拜客……遇箇妇人,鬢髮蓬鬆,涕泗而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 施愚山 ﹞辛亥客都门,每忆叔,輒涕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