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联舆缓步踏葱苍,十里荷香杂稻香。庚暑此时无一点,秋风明月洒长廊。
林间岩洞侵衣润,水际亭台彻骨凉。
何处山泉落檐溜,恍疑飞雨晓浪浪。
诗词问答
问:《六月晦日同楼少府由钱塘门至上竺遂游下中竺》的作者是谁?答:喻良能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喻良能的名句有哪些?答:喻良能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缓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缓步穿过一条田间小路
稻香
(1).稻穗的香气。 唐 温庭筠 《京兆公池上作》诗:“稻香山色叠,平野接荒陂。”
(2).指稻穗发出香气。 唐 何扶 《送阆州妓人归老》诗:“十亩稻香新緑野,一声歌断旧青楼。”
庚暑
犹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此日庚暑,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秋风
秋天的风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长廊
(1) 一般为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
(2) 有顶的游廊
(3) 北京颐和园的游廊
岩洞
(1) 地面上有天然顶盖的洞穴;不大但很别致的石洞;山洞
(2) 指岩石钻孔或天然岩洞
水际
水边。《魏书·崔楷传》:“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每思 郑 白 ,屡想 王 李 。” 宋 杨万里 《跋尤延之山水两轴》诗之一:“水际芦青荷叶黄,霜前木落蓼花香。” 金 任询 《济南黄台》诗之二:“柴扉水际昼还扃,落日城头晚更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水际无洞,其深入之窍当潜伏水底耳。”
彻骨
深透入骨,比喻程度极深
寒风彻骨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山泉
山地涌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檐溜
房檐流下的雨水
恍疑
犹仿佛。《西游记》第二八回:“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孩抱何缘亲见帝?恍疑鬼使与神差。”《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渡洞庭湖》诗:“恍疑天四合,长见日当中。”
飞雨
(1).飞飘的雨。 南朝 齐 谢朓 《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唐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飞雨祠上东,靄然 关中 暮。”
(2).骤雨。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诗:“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浪浪
(1).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王逸 注:“浪浪,流貌也。” 洪兴祖 补注:“浪音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 清 卓发之 《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
诗文赏析
【原题】:
六月晦日同楼少府由钱塘门至上竺遂游下中竺憩冷泉亭涂中记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