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原文
智度菩萨母,容受一切法。然於一切法,而离分别相。
分别即离,诸法如如。
蜀江万派朝沧海,闽岭千寻插太虚。
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四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师范
问: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师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师范名句大全
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智度
(1).谓明智而有器量。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一》:“﹝ 高祖 ﹞宽仁爱人,有大智度。”《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后聪明有智度,每与帝参决大政,犹呼 赵普 为书记。”
(2).佛教语。梵语的意译。意为“大智慧到彼岸”。《维摩经·佛国品》:“善於智度,通达方便。”
菩萨
(1)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容受
容纳接受。《汉书·成帝纪》:“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梁书·武帝纪中》:“﹝詔曰﹞若流移之后,本乡无復居宅者,村司三老及餘亲属,即为诣县,占请村内官地官宅,令相容受,使恋本者还有所託。”《朱子语类》卷三五:“所谓‘弘’者,不但是放令公平宽大,容受得人,须是容受得许多众理。” 殷夫 《石炭王》:“我仿佛觉得,我已经是走进 上海 了, 上海 是容受了我啦。”
一切法
佛教称万有为一切法。亦称一切诸法。《大智度论》卷二:“復次一切法,略説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説法。此已摄一切法。”《大智度论》卷二七:“何等是一切法?所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 唐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别
(1) 各自;个别
对他们应该分别对待
(2) 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如如
(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
(2).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 宋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西游记》第九九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4).恭顺儒雅貌。 元 刘致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法则有準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説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明 陈所闻 《双调玉抱肚·怀李如真》曲:“如如风范,幸龙门当年得攀。” 清 恽敬 《答方九江》:“前过 九江 ,留数日,视署舍如山居,僚属循循如如,文学掌故,甚善甚善。”
(5).络绎不绝。《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清 郝懿行 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词词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蜀江
蜀郡 境内的江河。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 江春水拍山流。”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词:“及至重阳天也霽,催醉, 鬼门关 外 蜀 江前。” 清 唐甄 《潜书·利才》:“天下之险,莫如 蜀 江,莫如沧海。”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闽岭
福建 北部的山岭。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证误》:“ 闽 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太虚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