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瀛物产富难详,美毳尤称貂鼠良。
食喜松皮和栗实,色惟重黑乃轻黄。
虱谈敝困苏季子,狗盗献嗤齐孟尝。
狐白那堪相比拟,名裘黼黻佐朝章。
诗词问答
问:《盛京土产杂咏十二首·其五·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四
2. 乌拉诸山林中多有之索伦人以捕貂为恒业岁有贡额第其等以行赏冬时供御用裘冠王公大臣亦服之以昭章采
参考注释
东瀛
(1).东海。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颂·回向佛道篇颂》:“咄嗟失道尔迴驾,沔彼流水趣东瀛。” 唐 刘禹锡 《汉寿城春望》诗:“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明 何景明 《喜戴仲鹖得乡荐》诗之一:“试问东瀛海边住,何如 金明池 上游。”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 乾隆 丙午,鲸波不靖, 凤山 围急。愤气成神,大招不反,东瀛盪坼。”
(2).指 日本 。 清 王韬 《<湖山侗翁诗集>序》:“去年闰三月游 东瀛 ,小住 江户 。” 清 秋瑾 《<中国女报>发刊辞》:“自兹以后,行见 东瀛 留学界,蒸蒸日盛矣。” 杜宣 《悼郭老》诗:“人在 东瀛 心在国,不甘亡命度华年。”
物产
出产的物品
物产丰富
貂鼠
即貂。古以貂为鼠类动物,故称。《说文·豸部》:“貂,鼠属。” 唐 岑参 《胡歌》:“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红楼梦》第四九回:“一时 湘云 来了,穿着 贾母 给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 清 宋荦 《吴汉槎归自塞外作歌以赠》:“鱼皮之衣捕貂鼠,曾披榛莽寻黄龙。”
松皮
松树皮。古时经制作,可为菜,亦可入药。 金 朱弁 有《北人以松皮为菜予初不知味虞侍郎分饷一小把因饭素授厨人与园蔬杂进珍美可喜》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老松皮内自然聚脂为第一,胜於凿取及煮成者。”
和栗
谓和顺而严正。《易纬乾凿度》卷上:“五纬顺轨,四时和栗。” 宋均 注:“和栗,气和而严正。”参阅《文选·张衡<思玄赋>》“二纪五纬之绸繆遹皇” 李善 注。
轻黄
(1).鹅黄,淡黄。 宋 欧阳修 《过中渡》诗之一:“ 中渡桥 边十里堤,寒蝉落尽柳条衰。年年塞下春风晚,谁见轻黄弄色时。”
(2).指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的涂饰物。盛行于 六朝 。 北周 庾信 《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3).指黄芙蓉花。 宋 朱淑真 《黄芙蓉》诗:“试倩东风一为主,轻黄应不让姚黄。”
季子
〈方〉∶约两三月的一段时间
他家里有病人,花了不少钱,这季子难买牛了
狗盗
伪装成狗进行偷盗。后泛指窃贼。《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乃夜为狗,以入 秦 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 秦王 幸姬。” 汉 王充 《论衡·论死》:“世有衣狗裘为狗盗者,人不觉知,假狗之皮毛,故人不意疑也。” 唐 白居易 《答<箭镞>》诗:“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 清 刘献廷 《饮杨涵斋宅次前韵》:“厮养椎埋狗盗徒,深衣缝掖列为儒。”
孟尝
见“ 孟尝君 ”。
狐白
(1).狐狸腋下的白毛皮。《管子·轻重戊》:“ 代 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汉书·匡衡传》:“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 颜师古 注:“狐白,谓狐掖下之皮,其色纯白,集以为裘,轻柔难得,故贵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狐》:“毛皮可为裘,腋毛纯白,谓之狐白。”
(2).见“ 狐白裘 ”。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相比
(1) 互相考校、比较
(2) 互相联合,编在一起
(3) 相近;差不多
(4) 相互勾结
黼黻
(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黼黻为章,宫徵成音,经综纬错,其行钦钦。”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高诱 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3).借指爵禄。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钱起 《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天子无独断之力,民间有参政之权,衮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4).使华美。 唐 柳宗元 《<非国语>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九月桃花记》:“桃李不借力於东风,而春色必叨荣於桃李,籍以增辉万物,黼黻河山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亦復黼黻河汉,藻饰川岳。”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北齐书·文苑传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
(6).指修饰文辞。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黼黻其辞,云蒸而电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
(7).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芾 ﹞困於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
朝章
(1).朝廷的典章。《后汉书·胡广传》:“﹝ 广 ﹞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南史·到仲举传》:“ 仲举 既无学术,朝章非其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 袁枢 。”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吾乡的 李慈铭 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
(2).指朝庙乐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詹鍈 义证引 李白刚 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
(3).犹朝服。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参见“ 朝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