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去矣不为难,山长水又宽。未曾摇短棹,已自失危栏。
厚意烦三友,相要下急滩。
虽然赊执手,顾免别辞酸。
诗词问答
问:《真游觅唐舆题诗不见有怀其人八首》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为难
(1) 难以应付
为难的事
(2) 使人难应付
山长
(1). 唐 、 五代 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 唐 代刺史 孙丘 于 阆州 古 台山 置学舍,延 尹恭初 为山长; 五代 蒋维东 隐居 衡岳 ,受业者称 蒋 为山长。事见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十一。 宋 元 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 明 清 时改由地方聘请。 清 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 宋 范成大 《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 元 吴养浩 《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 岳山长 ,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
(2).隐者之称。《宋史·雷简夫传》:“ 简夫 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 宋 陆游 《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未曾
不曾
臣未曾闻也。——《战国策·魏策》
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
短棹
亦作“ 短櫂 ”。 1.划船用的小桨。 五代 阎选 《定风波》词:“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 宋 朱敦儒 《好事近·渔父》词:“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 元 张宪 《赋松江渔者》:“短櫂轻舟白髮翁,往来常在 泖 西东。” 清 侯方域 《与阮光禄书》:“僕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2).指小船。 唐 戴叔伦 《泛舟》诗:“孤尊秋露滑,短櫂晚烟迷。”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词:“平生 太湖 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自失
(1).因感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列子·仲尼》:“ 子贡 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赴势公子 勃然自失,肃尔改容。”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 太宗 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 魏徵 对曰:‘臣愚不能尽知,唯 霍王元轨 ,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
(2).自己失去时机。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惟父老审图之,无自失。”
(3).失身。《易·比》:“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程颐 传:“二虽中正,质柔体顺,故有贞吉自失之戒,戒之自守,以待上之求。”
(4).自己逃逸。失,通“ 逸 ”。《庄子·应帝王》:“明日又与之见 壶子 ,立未定,自失而走。”
危栏
高栏。 唐 李商隐 《北楼》诗:“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 宋 陈鉴之 《暮登蓬莱阁》诗:“危栏散湮鬱,已暮亦登临。”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自 正德 甲戌,年甫十六,学作乐府商调,以写春怨,尚记首一闕云:‘……倚危栏,又看三月景,杳然不见多情。’”
厚意
深厚的情意
多谢你的厚意
三友
(1).《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谓益友和损友各有三。后多以指益友。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序:“戏謔而逢规诫,指讽而见师表,益过三友,岂易得哉?” 宋 秦观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投閒数访之,可得三友益。” 明 杨慎 《送谢子佩》诗:“益者来三友,同心得二人。”
(2).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琴、酒、诗。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诗:“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輒举酒,酒罢輒吟诗。”
(3).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月、梅、杖。 宋 陆游 《梅花》诗:“江上梅花吐,山头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4).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松、竹、梅。俗称岁寒三友。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词:“松篁佳韵,倩君添作三友。” 清 朱耷 《题三友图》诗序:“三友,岁寒梅、竹、松也。”
(5).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梅、竹、石。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梅竹石三友》:“今人但知松、竹、梅为三友,莫知梅、竹、石之为三友也。”
(6).指本身与其他二物共为三友。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 宋 陆游 《题庵壁》诗:“身并猿鹤为三友,家託烟波作四邻。” 宋 陆游 《感昔》诗:“身琴腰剑成三友,出 蜀 归 吴 歷百城。”
相要
邀请。要,通“ 邀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尚 ﹞即遣委曲讯问,乃是 袁 ( 袁宏 )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南齐书·高帝纪上》:“昨饮酒无偶,聊相要耳。” 唐 元稹 《代九九》诗:“自隐勤勤索,相要事事随。”
急滩
河道中水浅流急之处。 唐 崔道融 《溪夜》诗:“渔人抛得钓筒尽,却放轻舟下急滩。”
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执手
握手,拉手
执手分道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咽。——宋· 柳永《西霖铃》
别辞
诀别之辞。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便復为别辞,游车归西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