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冬夜书情原文
上国栖迟岁欲终,此情多寄寂寥中。钟传半夜旅人馆,鸦叫一声疏树风。
古巷月高山色静,寒芜霜落灞原空。
今来唯问心期事,独望青1-1云1一1路未通。
诗词问答
问:长安冬夜书情的作者是谁?答:刘沧
问:长安冬夜书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长安冬夜书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刘沧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沧名句大全
刘沧长安冬夜书情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586-45
参考注释
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栖迟
亦作“ 栖遟 ”。亦作“ 栖遅 ”。亦作“栖犀”。1.游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栖迟,游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 邓生 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 元 虞集 《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玉几由来常咫尺,衡门此日遂栖遟。” 清 刘大櫆 《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 邵燕祥 《献诗》:“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妄)栖迟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
(3).滞留。《后汉书·冯衍传下》:“久栖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门前白浪如银山,江上狂风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栖遅傍洲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愤悒不食,其故夫亦栖迟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圣者》:“海外栖迟又一年,苍茫往事已如烟。”
(4).漂泊失意。 唐 李贺 《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长寿。”《旧唐书·窦威传》:“昔 孔丘 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今则不然,忘往日之栖迟,贪暮年之富贵,僕恐前途更失,后悔难追。” 宋 陆游 《上郑宣抚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嘆。”
寂寥
(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半夜
(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旅人
(1).官名。掌管割烹之事。《仪礼·公食大夫礼》:“雍人以俎入,陈于鼎南;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 郑玄 注:“旅人,雍人之属旅食者也。”
(2).客居在外的人。《国语·晋语八》:“ 孙林甫 曰:‘旅人所以事子也,唯事是待。’” 韦昭 注:“旅,客也。言寄客之人不敢违命。”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上戍石鼓山》诗:“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 山 东羣盗散,闕下受降频。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3).旅行在途的人;奔走在外的人。 唐 任翻 《秋晚途次》诗:“众鸟已归树,旅人犹过山。”《朱子语类》卷五九:“如 孔子 之圣……终身栖栖为旅人,又仅得中寿。” 明 徐士俊 《汪十四传》:“愿乞壮士,重过 西川 ……俾啸聚之徒,大不得志於我旅人也。” 王西彦 《鱼鬼》:“远道的旅人或许会对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上的孤松)的存在发出惊叹,感到生命的不可思议。”
(4).众人,庶民百姓。 唐 罗隐 《谗书·刻严陵钓台》:“今之世风俗偷薄,禄位相尚,朝为一旅人,暮为九品官,而骨肉亲戚已有差等矣。”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杜氏新书》:“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举举西州士,来为邦国华。艺文尤尔雅,经术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参见“ 高山景行 ”。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3).少数民族名。 清 魏祝亭 《两粤傜俗记》:“其在西者,种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寒芜
指寒秋的杂草。 唐 皇甫曾 《送郑秀才贡举》诗:“晚色寒芜远,秋声候雁多。” 宋 王安石 《宿雨》诗:“緑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沉胎簪诗》:“一椽遗宅殁寒芜,澜息波平井已枯。”
今来
(1).当今,如今。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 韩愈 《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 懦弱, 曹操 弄权。”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鍼关,透鍼关。”
(2).从今以后。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心期
(1).心中相许。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唐 王勃 《山亭兴序》:“百年奇表,开壮志於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於下走。”
(2).引申为相思。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心期昨夜寻思徧,犹负殷勤,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 明 陆采 《怀香记·赴约惊回》:“悲命,今宵良会未成,还要把心期再整。”
(3).深交。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诗:“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南史·向柳传》:“我与 士逊 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
(4).期望。《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 明 唐寅 《题画》诗:“心期此日来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高旭 《癸丑元旦》诗:“新朝甲子旧神州,老子心期算略酬。”
(5).心愿,心意。 唐 罗隐 《谗言·越妇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宋 陆淞 《瑞鹤仙》词:“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 梁遇春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许多的志愿,无数的心期,全在这几年里销磨尽了。”
(6).胸怀。 唐 钱起 《送沉仲》诗:“心期邈霄汉,词律响琼琚。” 宋 文天祥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心期耿耿浮云上,身事悠悠落日西。” 宋 亦英 《沁园春·悼念 * 同志》词:“世颂殊勛,人夸大度,美德高风孰比拟?公永在,有照人肝胆,日月心期。”
(7).情绪,心境。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又不是困人天气,中酒心期,魆魆地常如醉。” 余疚侬 《步石予先生送行原韵》:“身世最怜趋俗惯,心期最恨有家牵。”
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