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作者:张镃 朝代:宋代

杂兴原文

管仲相齐国,童子犹羞称。
确守害霸说,三王亦可成。
寸短有所长,贪贤况诚切。
莫问九合功,咏此宜击节。

诗词问答

问:杂兴的作者是谁?答:张镃
问:杂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镃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管仲

(?—前 645) 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颖上(颖水之滨)人。出身微贱。辅佐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86 篇,今存 76 篇。其中《牧民》、《权修》、《形势》、《七洁》等篇是管仲言论思想的记录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确守

(1).坚持。 宋 苏轼 《赐韩绛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诏》:“胡为累章,确守归意?”

(2).确实遵守。如:确守信义。

霸说

称霸的主张。《左传·哀公七年》:“ 彊 ( 公孙彊 )言霸説於 曹伯 , 曹伯 从之,乃背 晋 而奸 宋 。”

三王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君。(1) 夏禹 、 商汤 、 周武王 。《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三王,谓 夏 、 殷 、 周 也。 夏后 有 钧臺 之享,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 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赵岐 注:“三王,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是也。”(3) 商汤 、 周文王 、 周武王 。《尸子》卷下:“ 汤 復於 汤丘 ,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羈於王门; 越王 栖於 会稽 , 秦穆公 败於 崤塞 , 齐桓公 遇贼, 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2).指 周 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国语·周语下》:“以太蔟之下宫,布令於 商 ,昭显文德,底 紂 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韦昭 注:“三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也。”

(3). 王 姓三名人之合称。(1) 汉 之 王奉光 、 王商 、 王凤 。《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 宣 、 元 、 成 、 哀 外戚兴者, 许 、 史 、三 王 、 丁 、 傅 之家,皆重侯累将。” 颜师古 注:“三王,谓 邛成侯 及 商 、 凤 三家也。” 邛成侯 , 王奉光 的封爵。(2) 汉 之 王尊 、 王章 、 王骏 。《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 赵广汉 、 张敞 、 王尊 、 王章 ,至 骏 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 赵 、 张 ,后有三 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 赵 张 三 王 之尹京, 定国 释之 之听理。”(3) 唐 之 王珣 、 王玙 、 王瑨 。《新唐书·王珣传》:“﹝ 王方翼 ﹞子 珣 ,字 伯玉 ,与兄 璵 、弟 瑨 以文学称,时号‘三王’。”(4) 唐 之 王勃 、 王绪 、 王仲舒 。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 王 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清 钱谦益 《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採风词翰继三 王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四三王》:“ 唐 滕王阁 有三 王 、则 王勃 作序, 王绪 作赋, 王仲舒 作修阁记也。”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贪贤

渴求贤才。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今 戣 幸无疾疹,但以年当致事,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於义,而有贪贤之美。” 宋 朱松 《贺谢参政除万寿侍读启》:“西学贪贤,方渴謨猷之苦;殊庭庀职,聿彰体貌之隆。” 宋 王安石 《与王宣徽书》:“圣上贪贤,想必未遂高怀。”

诚切

真诚恳切。《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纯 言甚诚切, 光武 深感,曰:‘吾将思之。’” 唐 赵璘 《因话录·角》:“﹝书﹞曰:‘和尚薄於滋味,深於酒德,所食仅同婴儿,所饮或如少壮。常恐尊体有所不安,中夜思之,实怀忧恋。’其诚切如此。” 明 李贽 《与马百时书》:“然则人之真实,志之诚切,气之豪雄,吾矢发必中,皆可羡者。”

九合

多次会盟。《论语·宪问》:“ 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 之力也。” 邢昺 疏:“言九合者,《史记》云: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穀梁传》云:衣裳之会十有一。”一说谓纠合。 朱熹 集注:“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

击节

(1).谓出使。节,符节,使者的凭证。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古之君子,遇有为之时,不能默然而止,击节驱驰,有事四方者,盖为斯也。”《宋书·庾登之传》:“ 义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击节驱驰,退告 刘穆之 ,以母老求郡。于时士庶咸惮远役,而 登之 二三其心, 高祖 大怒,除吏名。”

(2).打拍子。 晋 左思 《蜀都赋》:“ 巴 姬弹弦, 汉 女击节。”《晋书·乐志下》:“ 魏 晋 之世,有 孙氏 善歌旧曲, 宋识 善击节唱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飜酒污。”

(3).形容十分赞赏。《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良 留 荆州 ,与 亮 书曰:‘……此乃管絃之至, 牙 旷 之调也。虽非 钟期 ,敢不击节。’” 宋 陈亮 《题<喻季直文编>》:“四君子者尤工於诗,余病未能学也。然皆喜为余出,余亦能为之击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闈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茅盾 《锻炼》八:“‘对,对!’ 谢林甫 这番话还没完, 王保长 已经击节赞赏起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