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乐章皇帝阁六首原文
已过人日迎春驭,直待阶蓂十叶开。应是九门灯夕近,东皇欲驾六鳌来。
诗词问答
问:太庙乐章皇帝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周麟之
问:太庙乐章皇帝阁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麟之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麟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日
(1).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或鏤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鬢。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天生地植·人日》:“ 东方朔 《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鷄,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猪,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穀。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人日》:“初七日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 欧阳山 《三家巷》十二:“‘人日’那天的绝早,医科大学生 杨承辉 就起了床,急急忙忙地洗脸,刮胡子。”
(2).即工日。一种表示工作时间的计算单位。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日。参见“ 工日 ”。
迎春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 青帝 ,迎接春季到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郑玄 注:“迎春,祭 仓帝 灵 威仰 於东郊之兆也。”《后汉书·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 。车骑服饰皆青。” 唐 韦缜 《读春令赋》:“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轮。”
(2).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餘,形容怪异,杂在人丛中观看。”
(3).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树篇》:“翠颖陵冬秀,红葩迎春开。” 南朝 陈 谢燮 《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毛 * 《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4).迎新年。 朱树诚 《我爱这一行》:“元旦晚上,她们剧团要同我们厂开一个迎春联欢晚会。”《文汇报》1991.2.7:“本报昨天在七重天宾馆举办《文汇报》读者迎春座谈会。”
(5).花名。即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诗:“香麯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参见“ 迎春花 ”。
(6).花名。辛夷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直待
一直等到;直要。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七:“直待玉窗尘不起,始应金雁得成行。”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僧 可遵 者,诗本凡恶,偶以‘直待众生总无垢’之句为 东坡 所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挂着拐帮閒钻懒,缝合脣送暖偷寒。”
阶蓂
即蓂荚。瑞草名,夹阶而生,故名。《竹书纪年》卷上:“﹝ 帝尧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 唐 赵彦昭 《奉和人日清暉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庭树千花发,阶蓂七叶新。”
应是
(1).料想是;应当是。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明 刘基 《题宋子章效米元晖山水图》诗:“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据此一説,自然应是父亲更重。”
(2).凡是,所有。
九门
(1).禁城中的九种门。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田猎、罝罘、罗罔、毕翳、餧兽之药,毋出九门。” 郑玄 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后用以称宫门。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九门洞启延高论,百辟联行挹大儒。” 唐 韩愈 《贺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门,阴云已垂于四野。”
(2).指宫禁。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 宋 王谠 《唐语林·识度》:“月餘,九门内勾出数十万贯。”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宫柳垂垂碧照室,九门深处五云红。”
(3).借指天子。 唐 戴叔伦 《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诗:“九门思諫议,万里採风謡。”
(4).指旧 北京 外城的九个门。 明 史玄 《旧京遗事》:“京师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城九门周正如印。南头 正阳 崇文 宣武 三门;东头 朝阳 东直 二门;西头 阜城 西直 二门;北头 德胜 安定 二门。”
(5).天门。 唐 李白 《梁甫吟》:“閶闔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閽者怒。” 宋 梅圣俞 《冬雷》诗:“欲扣九门陈,恨身无鸟羽。”
(6).借指九天。 唐 钱起 《秋霖曲》:“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 前蜀 韦庄 《终南山二十韵》:“雨侵诸县黑,云破九门青。”
灯夕
旧俗于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夜张灯游乐,故称其夕为“灯夕”。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书》之二:“灯夕却在 李端慤 家为会,诸君皆奉思也。”《宋史·吕蒙正传》:“尝灯夕设宴, 蒙正 侍。”《 * 词话》第二四回:“话説一日,天上元宵,人间灯夕, 西门庆 在厅上张掛花灯,铺陈綺席。”
东皇
(1).指天神 东皇太一 。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东皇 。”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俗尚 东皇 祀,謡传 义帝 寃。” 元 陈樵 《碧落洞》诗:“杖头化作光明烛,愿逐 东皇 下九垓。”参见“ 东皇太一 ”。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 东皇 去后韶华在,老圃寒香别有秋。”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长信昨来看,忆共 东皇 醉。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春闺四咏》曲:“愁他春尽问 东皇 ,为甚不住些儿去得忙。” 郁达夫 《除夜奉怀》诗:“明朝欲向空山遁,为恐 东皇 笑我痴。”
六鳌
亦作“ 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赠镇府》诗:“六鼇还镇澥,八柱独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诗》:“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