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酒可红双颊,愁能白二毛,对樽前尽可开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红颜褪,绿鬓凋,酒席上渐疏了欢笑。风流近来都忘了,谁信道也曾年少?
襄王梦,神女情,多般儿酿成愁病。琵琶慢调弦上声,相思字越弹着不应。
咏李白
贵妃亲擎砚,力士脱靴,御调羹就飧不谢。醉模糊将吓蛮书便写,写着甚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词问答
问:《【双调】寿阳曲_酒可红双颊》的作者是谁?答:张弘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弘范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弘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二毛
(1).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杜预 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二毛告暮,素志衰頽。”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胡韫玉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病餘人事懒,愁畏二毛侵。”
(2).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二毛”指三十馀岁。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信 年始二毛,即逢丧乱。” 倪璠 注:“以 滕王逌 序‘己亥,年六十七岁’逆数之,逢乱之岁, 子山 时年三十有六。” 宋 李宗谔 《先公谈录》:“ 宗諤 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按:先公 李昉 死于公元九六六年, 宗谔 生于公元九 * 年,时年三十三岁。
(3).即二毛子。 清 黄遵宪 《三哀诗》:“讙譁杀二毛,万头相倾挤。” 钱仲联 笺注:“ 袁昶 《乱中日记》:‘见洋人呼曰大毛子,见教民呼曰二毛子。’”《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砍二毛》:“洋人进 中国 ,二毛直起腰。狗仗人势,横行霸道。”参见“ 二毛子 ”。
(4).方言。谓皮毛短。 谢觉哉 《孔夫子与老农》:“他又缝了许多衣服:狐皮桶子、羔皮桶子、二毛桶子,大毛桶子。”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一封信》诗:“身穿二毛皮大衣,听问路忙答话跳下牲灵。”
怀抱
胸怀
多年来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怀抱中
情天
语出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 咸阳 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后因以“情天”称爱情的境界。《红楼梦》第五回:“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红楼梦》第五回:“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花月痕》第四四回:“留芳眉史,歌蒿借孔雀之词;证果情天,文梓起鸳鸯之塚。”
且休
(1).暂且休整;暂且休息。《史记·乐毅列传》:“寡人之使 骑劫 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於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汉书·刘向传》:“天子召见 向 ,叹息悲伤其意,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 颜师古 注:“且令出外休息。”
(2).莫要。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水浒传》第二七回:“ 武松 道:‘你们且休坐了,赶下岭去,寻买些酒肉吃。’” 明 叶宪祖 《易水寒》第一折:“且休嗟数奇,待时藏器,佯狂游世。”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知道
(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红颜
(1).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忆子初尉 永嘉 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指少年。 南朝 梁 沉约 《君子有所思行》:“共矜红颜日,俱忘白髮年。” 唐 李白 《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宋 王安石 《客至当饮酒》诗之二:“自从红颜时,照我至白首。”
(3).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汉 傅毅 《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曄其扬华。” 南朝 陈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青眼难逢,红颜易改。”
(4).指美女。 明 王世贞 《客谈庚戌事》诗:“红颜宛转马蹄间,玉筯双垂别 汉 关。” 清 吴伟业 《圆圆曲》:“慟哭六军俱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
席上
(1).筵席之上首。《礼记·燕义》:“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指筵席上。 唐 方干 《江南闻新曲》诗:“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催。”《西游补》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误路程,便详醉欲呕。”参见“ 席下 ”。
(3).指儒学。《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清静,谓道家也;席上,谓儒也。”《南史·隐逸传下·马枢》:“束名实则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虚则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谈》一书。详“ 席珍 ”。
欢笑
因欢乐而产生笑声
欢笑的人群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近来
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谁信道
谁料到。 宋 葛立方 《雨中花·睢阳途中小雨见桃李盛开作》词:“谁信道,佳声著处,肌润香匀。” 宋 罗椿 《酹江月·贺杨诚斋》词:“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婆婆听,我拜启:随娘往 东岳 去,谁信道得中途,驀忽娘倾弃。”
也曾
曾经。 唐 元稹 《赠崔元儒》诗:“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西游记》第八八回:“虽不曾重报师恩,却也曾渡水登山,竭尽心力。”《说岳全传》第四十回:“太太先前也曾请箇饱学先生,教他读书。”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这口宝剑,末将也曾听说,确是一口好剑。”
年少
1、:年轻
例子:青春年少 | 年少有为。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开美(袁赋正)、与参(袁赋诚)年少力学,好观古人成败之迹,开美固著书名山,而与参则乘时建树,所在藉藉。”
2、:青少年(多指男子)
例子:翩翩年少| 英俊年少五陵年少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襄王梦
传说 楚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 阳台 。见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后遂以“襄王梦”为男女欢合之典。 唐 胡曾 《咏史·阳台》:“何人更有 襄王 梦,寂寂 巫山 十二重。”《南宫词纪·桂枝香·秋怀》:“顿使我愁人不寐, 襄王 梦雨散云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前缘不断, 巫峡 恨浓,连牀且话 襄王 梦。”按,游 高唐 ,梦神女者,当为 楚怀王 ,非 襄王 。自古以来, 襄王 枉受其名。参阅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
神女
(1) 女神
巫山神女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 * 《水调歌头·游泳》
(2) 旧指妓女
多般
多种多样。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一:“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宋史·乐志十四》:“求淑女兮,岂乐多般。” 陈衍 《辽诗纪事》卷八引 高丽王 徽 《然灯夜述怀》诗:“宿罪应深近 契丹 ,歷年徒贡事多般。”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其《下山虎》云:‘大人家体面,委实多般,有眼何曾见?’”
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调弦
弹奏弦乐器。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调絃俱起舞,为我唱梁尘。”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大指调絃中指拨,腕头花落舞衣裂。”
上声
(1)
(2) 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
(3) 普通话字调的第三声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李白
(701—762) 中国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今四川江油)。才华横溢。诗歌今存900首。
贵妃
古代皇帝妃嫔的称号。南朝宋孝武帝始置。位比相国,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后代多沿用其名
力士
力气大的人
此人力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脱靴
见“ 脱鞾 ”。
调羹
(1) 用于搅拌或进食的小勺子
(2) 搅拌羹汤使均匀或美味
不谢
(1).不亚于。《晋书·文苑传·左思》:“ 思 自以其作不谢 班 ( 班固 ) 张 ( 张衡 )。”《魏书·于栗磾传》:“ 烈 ( 于烈 )之节概,不谢 金日磾 也。”
(2).不凋谢。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3).不必感谢。 钱钟书 《围城》九:“至亲不谢, 鸿渐 说不出话。”
模糊
(1) 轮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强调难以辨认
字迹已经模糊了
吓蛮书
(1).传说 李白 曾为 唐玄宗 起草答 渤海国 可毒书,后世称为“吓蛮书”。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一折:“那里是樽前误草吓蛮书,便是我醉中纳了风魔状。”《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左手将鬚一拂,右手举起 中山 兔颖,向五花牋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2).泛指恐吓异族的文书。 清 黄遵宪 《流求歌》:“归化虽编 归汉里 ,畏威终奉吓蛮书。”
着甚
犹言凭什么,用什么。 宋 苏轼 《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犹言凭什么;用什么。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
柳岸
植柳的水岸。 宋 苏轼 《好事近·黄州送君猷》词:“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晓风残月
(1).谓晨风轻拂,残月在天,情景冷清。常借以抒写离情。 唐 韩琮 《露》诗:“几处花枝抱离恨,晓风残月正潸然。” 宋 柳永 《雨霖铃》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清 纳兰性德 《澹黄柳·咏柳》词:“红版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2).“杨柳岸晓风残月”为 宋 柳永 《雨霖铃》词中名句,后用以指代词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莫将红豆轻抛弃,学就晓风残月坠。”《花月痕》第五二回:“对此冷艷孤芳,正好领教 梧卿 一声晓风残月哩!”
(3).指婉约的诗词风格。 姚锡钧 《怀人》诗之七:“且喜词人家法在,晓风残月似 屯田 。”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晓风残月诗人的新意,怡悦我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