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林中书生日六月十九日)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原文

鬳斋不是凡人,海山仙圣知来处。
清英融结,佩瑶台月,饮金茎露。
翰墨流行,禁中有本,御前停箸。
向弘文馆里,薰风殿上,亲属和、微凉句。
已被昭阳人妒。
更那堪、鼎成龙去。
曾传宝苑,曾将玉杵,付长生兔。
地覆天翻,河清海浅,朱颜常驻。
算给扶朝者,临雍拜者,下梢须做。

诗词问答

问:《水龙吟(林中书生日六月十九日)》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是凡

方言。凡是。

仙圣

道家对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上清 之游,真天下伟观哉!夜有灯出四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壁皆当时所画,不能尽精。惟 隋 殿后壁十仙像为奇笔,丰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绘仙圣者,一切为靡曼之状也。” 宋 王胄 《罗浮图志后跋》:“然洞天之本始,仙圣之源流,史传之纪载,幽居之隐沦,动植之灵异,前后之吟咏,不可以备知。”

来处

谓来而安处。《诗·大雅·凫鹥》:“鳧鷖在渚,公尸来燕来处。” 毛 传:“处,止也。” 郑玄 笺:“其来燕似若止得其处。”

(1).所来的地方。 唐 郑谷 《石门山泉》诗:“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你来处来,去处去,休迷了正道。”

(2).指来历,出处。指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宋 黄庭坚 《答洪驹文书》之二:“ 老杜 作诗, 退之 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未渠央》:“今人诗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来处。”

清英

(1).清洁明净。 汉 班固 《西都赋》:“軼埃竭之混浊,鲜顥气之清英。”《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韦妃》:“得元和之正气,韞霄汉之清英。”

(2).清正英特。《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广陵 太守 琊邪 赵昱 , 徐方 名士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高洁清廉,抱礼而立;清英儼恪,莫干其志。”《世说新语·假谲》“ 诸葛令 女, 庾 氏妇”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葛令 之清英, 江君 之茂识,必不背圣人之正典,习蛮夷之秽行。”

(3).指精英。《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 蔡邕 ﹞乃荐於 何进 曰:‘伏惟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南朝 宋 谢灵运 《无量寿佛颂》:“浄土一何妙,来者皆清英。”

(4).指文字清新挺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然 晋 虽不文,人才实盛……并结藻清英,流韵綺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5).精华。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大半,难矣。”

(6).清酒。《太平御览》卷八二三引《淮南子》:“清英之美,始於耒耜。”

(7).古琴的别名。《文献通考·乐十》:“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以至玉牀、响泉、韵磬、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

融结

融合凝聚。语出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融而为川瀆,结而为山阜。” 唐 权德舆 《彭城郡王刘公墓志铭》:“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结絪緼,诞灵熊浑,乃生元臣,以翼大君。”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贾芝 《颂歌·马头琴手的歌》:“把世界照亮了的是太阳;把亿万人的心融结在一起的是 毛主席 !”

瑶台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金茎露

承露盘中的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 唐 李商隐 《汉宫词》:“侍臣最有 相如 渴,不赐金茎露一盃。” 冯浩 笺注引《三辅黄图》:“ 建章宫 有 神明臺 , 武帝 造,祭仙人处。上有 承露臺 ,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和玉屑服之。” 明 高濂 《玉簪记·假宿》:“禪居在别院。他是金茎露、玉井莲,不是照凌波、梦中见。”

翰墨

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曹丕《典论·论文》

流行

广泛传播;盛行

传染病流行时常有护士奇缺的情况

禁中

(1).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墨子·号令》:“有匿不言人所挟藏在禁中者断。”

(2).指帝王所居宫内。《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 二世 常居禁中,与 高 决诸事。”《汉书·孔光传》:“上於是召丞相 翟方进 、御史大夫 光 ……皆引入禁中,议 中山 、 定陶王 谁宜为嗣者。” 汉 蔡邕 《独断》卷上:“ 汉 天子正号曰皇帝……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新唐书·柳芳传》:“ 芳 始謫时, 高力士 亦贬 巫州 ,因从 力士 质 开元 、 天寳 及禁中事,具识本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大内太监多 河间 诸县人,有 刘金 、 刘得才 等,其家即素习 * 者,选入禁中,遂与茶房太监 杨进忠 等传教。”

御前

(1).皇帝座位之前,代指帝王所在之处。《史记·蒙恬列传》:“新近 蒙毅 ,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后汉书·献帝纪》:“ 郭汜 攻 李傕 ,矢及御前。” 李贤 注引《山阳公载记》:“时弓弩并发,矢下如雨,及御所止高楼殿前帷帘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 蔡邕 《独断》云,天子所在曰御前。” 宋 岳飞 《奏乞发回亲兵札子》:“臣契勘诸路军马已拨属御前。”

(2).皇帝面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技术不遇》:“但来日於御前饶我第一局。”《元典章新集·朝纲·中书省》:“近间御前告状的多了有。”《明史·职官志三》:“同至御前请旨。”

弘文馆

唐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 太宗 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 唐中宗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 李弘 名,改曰昭文馆。 玄宗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 开元 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 明 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 宣德 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风殿

临风的殿宇。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乃驭风殿而长怀,俯云堂而自矫。” 明 何景明 《同川甫寺中避暑》诗:“水堂菡萏折,风殿薜萝开。”

属和

(1).跟着别人唱。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指和别人的诗。《旧唐书·德宗纪下》:“上赋诗一章,羣臣属和。” 宋 秦观 《观宝林塔张灯》诗:“继听《钧天》奏,尤知属和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梁文庄 公之兄 启心 ……寄诗云:‘何堪岁尽復迁延,夙约都为俗事牵。多谢分吟留一席,不妨属和待明年。’”

昭阳

(1).岁时名。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淮南子·天文训》:“亥在癸曰昭阳。” 高诱 注:“在癸,言阳气始萌,万物合生,故曰昭阳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

(2). 汉 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等殿。” 汉 班固 《西都赋》:“ 昭阳 特盛,隆乎 孝成 。” 唐 王昌龄 《长信怨》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清 叶永年 《燕》诗:“閒向主家谈故事, 昭阳 臺榭已凝尘。”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已被 昭阳 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亦作“ 鼎成龙升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 高庙 鼎成龙升之日, 建文 即位, 成祖 以 燕王 来,奔丧而不朝,盖以叔不拜姪也。”亦省作“ 鼎成 ”。 清 钱谦益 《云南道监察御史赵于逵授文林郎制》:“勑曰:我先帝践阼未几, 舜 旌斯举,除授臺諫,如不终日。鼎成之后,接踵而来,皆先帝所遗朕也。”

玉杵

(1).玉制的舂杵,亦用作舂杵的美称。 宋 陆游 《玉京行》:“炉开沐浴时日良,清夜玉杵闻琳房。”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四:“酒仙飘逸不知茶,可笑流涎见麴车。玉杵和云舂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2). 唐 裴铏 《传奇·裴航》载, 裴航 以玉杵臼为聘礼,娶 云英 仙去。后因以玉杵指求婚之聘礼。 明 杨珽 《龙膏记·空访》:“多情委路尘,怕永负今生玉杵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参见“ 玉杵臼 ”。

(3).传说月中有白兔持杵捣药,因以玉杵指月亮。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 嫦娥 奉。”

(4).山药之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谷上·山药》:“《清异録》: 吴淑 《冬日招客》诗云:‘晓羹沉玉杵。’玉杵,谓山蕷。”

长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地覆天翻

见“天翻地覆”

河清

(1).河水变清。多指 黄河 水清。《后汉书·襄楷传》:“案 春秋 以来及古帝王,未有 河 清及学门自坏者也。”《宋史·河渠志四》:“近因野水衝荡沿 汴 堤岸,及河道淤浅,若止役河清,功力不胜,望俟农隙顾夫开修。”《清史稿·河渠志一》:“是月 河 清,起 陕西 府谷 讫 江 南 桃源 。”

(2). 黄河 水浊,少有清时,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文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 清乎未期。” 吕延济 注:“ 河 清喻明时。”《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若客有 泰山 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 河 清。” 清 顾炎武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诗:“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 河 清。”参见“ 河清三日 ”、“ 河清海晏 ”。

(3).古称 黄河 千年一清,因以“河清”比喻时机难遇。 汉 王粲 《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 河 清其未极。”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 孙中山 《建国方略·不知亦能行》:“若必俟我教育之普及,知识之完备而后始行,则 河 清无日,坐失良机,殊可惜也。”

(4).极言历时之久。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凭着我心志诚、身端正,便化作望夫石也,坚等到 河 清。”参见“ 河清难俟 ”。

朱颜

(1).红润美好的容颜。《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穉朱颜只。” 王夫之 通释:“穉朱颜者,肌肉滑润,如婴穉也。”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陋 荆 姬之朱颜,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评》:“ 元卿 年十八第进士,其叔 正叟 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 清 刘大櫆 《祭吴文肃公文》:“我初见公,公在内阁,皓髮朱颜,笑言磊磊。”

(2).和悦的脸色。表示亲热信任。《汉书·淮阳王刘钦传》:“ 博 自以弃捐,不意大王还意反义,结以朱颜,愿杀身报德。”

(3).美色;美女。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余冠英 注:“朱颜为美色。” 南朝 梁简文帝 《美女篇》:“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七折:“欲觅佳姻,须索放还,强羈留,空絮烦,算除非为觅朱颜,算除非为觅朱颜。”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翠幙出朱颜,清謳发皓齿。”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闻蝉寄友人》诗:“朱颜向华髮,定是几年程。”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记》第一折:“[梅香云]姐姐,你纔一十八岁,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则怕一去朱颜唤不回,误了我这佳期。”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

(5).脸红。形容酒醉的面容。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自古缨冕无丑士,酸寒一洗朱颜酡。”

(6).脸红。羞赧之色。《北齐书·王晞传》:“丞相西閤祭酒 卢思道 谓 晞 曰:‘昨被召朱颜,得不以鱼鸟致怪。’”

常驻

(1) 连续一段时间住在某地

常驻大使

常驻代表机构

常驻办事机构

(2) 长期的

常驻外交使团

常驻使节

给扶

给予扶侍之人。古时君主赐给大臣的一种礼遇。《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帝崩,遗詔加 遥光 侍中、中书令,给扶。”《陈书·袁宪传》:“ 宪 於是表请解职, 后主 不许,给扶二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给扶侠侍之分》:“常见 岑文本 画古帝王像,一帝之侧,必有二人拥侍而立者,亦復冕而貂蝉,但止三旒,非若天子之九旒,不解其制。 朱万同 曰:‘此 魏 、 晋 、 六朝 所谓给扶是也, 宋 犹行之,故《陈康伯传》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

临雍

亲临辟雍。雍,指辟雍,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历代皆有,亦常为祭祀之所。《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二年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 宋 刘克庄 《水龙吟·林中书生日》词:“算给扶朝者,临雍拜者,下梢须做。”《清史稿·礼志八》:“ 道光 三年临雍,命廕生豫听宣讲。”

下梢

(1).结果;结局。《朱子语类》卷九:“今既要理会,也须理会取透,莫要半青半黄,下梢都不济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此愁今后知滋味,是一段风流冤业,下梢管折倒了性命去也。” 丁玲 《东京事件》:“哼!那种人家,要是有好下梢,天就没良心了。”

(2).将来;以后。《朱子语类》卷一○七:“有客游二 广 多年,知其山川人物风俗,因言 亷州 山川极好。先生笑曰:‘被贤説得好,下梢不免去行一番。’”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香消玉瘦,天天都为他,眼底闲愁没处着。是即是下梢相见,咱大小身心,时下打叠不过。”

(3).下段。 梁斌 《红旗谱》三:“当他还在壮年的时候,那时他们还住在 滹沱河 的下梢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