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倪鲁玉诗后二首原文
自从风雅陵夷后,吟到梅村世岂多。旷达知章归后作,轩昂予美醉时歌。
击蒙何止闻童稚,谴疟犹堪去病魔。
一听牙弦三叹息,今无钟子奈诗何。
诗词问答
问:题倪鲁玉诗后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题倪鲁玉诗后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刘克庄题倪鲁玉诗后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自从
介词,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风雅
(1) 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
举止风雅
(2) 《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陵夷
(1).山坡缓平貌。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故峻则 楼季 难三刃,陵夷则牧竖易山巔。”
(2).由盛到衰。衰颓,衰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汉书·成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 颜师古 注:“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頽替若丘陵之渐平也。” 唐 白居易 《立碑》诗:“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明史·熹宗纪赞》:“ 明 自 世宗 而后,纲纪日以陵夷。”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我们优秀的 中华 民族,终不会长此陵夷,未来的艺术天才已经在负势竞上。”
(3).平夷;平毁。 王西彦 《鱼鬼》:“那里原是块废弃了的义冢地,由于年代久远,古旧的坟墓几乎全数陵夷了。”
达知
通达之智。
反映情况使知道。《元典章·刑部十五·称冤赴台陈告》:“官人每的寃抑便达知上位,百姓每寃抑上位根底不能达知。”《水浒传》第八一回:“哥哥可再选两个乖觉的人,多将金宝前去京师,探听消息。就行钻刺关节,把衷情达知今上,令 高太尉 藏匿不得。” 明 冯梦龙 《永团圆·设谋擒贼》:“咱奉本卫大堂之命,有一机密事特来达知。”
后作
(1).后人的创造。 唐 李子卿 《府试授衣赋》:“念彼及此,务穡劝分,虽非后作,抑有前云。”
(2).指在某一作物收获后所种的作物。
轩昂
(1).高峻貌;扬起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 * 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 * 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予美
指自己所爱的人。《诗·陈风·防有鹊巢》:“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朱熹 集传:“予美,指所与私者也。”《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朱熹 集传:“予美,妇人指其夫也。”
击蒙
发蒙;启蒙。《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王弼 注:“击去童蒙,以发其昧。”击,一本作“ 繫 ”。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 明 宋濂 《育王禅师裕公三会语录序》:“其言之也,欲击蒙於当时,其传之也,将泽物於后世。”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独以击蒙讲武之学隶政官者,由强迫教育为在官所有事。”
何止
不止;岂止
中华大地,英才何止万千
童稚
(1) 儿童
童稚般的举动
(2) 稚气;幼稚
病魔
比喻人所患的疾病
一听
(1).一一倾听。《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陈奇猷 集释:“《内储説上篇》‘一听’节: 齐湣王 听竽,好一一听之。是一听,即一一听之。一一听之者,谓分离各言事者而听其各别之言,盖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
(2).初听。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诗:“一听春鶯喧,再视秋鸿没。” 宋 苏轼 《南堂》诗之三:“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3).完全听凭。《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闕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无国会而一听现政府之实行姿虐,不负责任,则有死无生,其势已洞若观火。”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今姑且寄奉,可用与否,一听酌定。”
(4).指完全听信。《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 曹操 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於将军。”
牙弦
(1).传说 春秋 时 伯牙 善弹琴, 锺子期 善听,二人遂为至交。见《列子·汤问》。后因以“牙弦”称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弦,亦作“ 絃 ”。 唐 许敬宗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诗:“ 周 醪忽同醉, 牙 弦乃共挥。”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 牙 絃入契, 郢 握称珍。”
(2).借指琴声。喻绝唱,杰作。 唐 裴夷直 《题<断金集>后》诗:“ 牙 弦千古絶,珠泪万行新。”
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钟子
指 钟子期 。 明 张煌言 《感怀》诗:“流水非因 钟子 调,阳春只合 郢 人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