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忆次张弟原文
秋风吹落叶,独客异乡心。生计怜吾拙,穷愁念汝深。
面经三载隔,老惜二毛侵。
飘泊南飞雁,何时返故林。
诗词问答
问:秋日忆次张弟的作者是谁?答:郭知虔
问:秋日忆次张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郭知虔秋日忆次张弟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秋风
秋天的风
落叶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独客
独自为客。 清 朱彝尊 《乔侍读一峰草堂看花歌》:“疾风经旬不出户,独客懒过三眠蚕。” 姚锡钧 《自春至夏幽居杂述》诗之一:“独客江关暮,归来百感生。”
异乡
外乡,外地他乡
飘泊异乡
生计
(1) 谋生的办法
教育是为生活而不仅仅为生计作准备,是为生存而不是为谋生作准备
(2) 生活的状况
但伙计本非仇敌,生计艰难,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灵《遥夜庥》
(3) ∶谋划;产生计策
事生谋,谋生计。——《鬼谷子》
穷愁
穷困忧愁;穷苦而忧伤
二毛
(1).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杜预 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二毛告暮,素志衰頽。”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胡韫玉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病餘人事懒,愁畏二毛侵。”
(2).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二毛”指三十馀岁。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信 年始二毛,即逢丧乱。” 倪璠 注:“以 滕王逌 序‘己亥,年六十七岁’逆数之,逢乱之岁, 子山 时年三十有六。” 宋 李宗谔 《先公谈录》:“ 宗諤 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按:先公 李昉 死于公元九六六年, 宗谔 生于公元九 * 年,时年三十三岁。
(3).即二毛子。 清 黄遵宪 《三哀诗》:“讙譁杀二毛,万头相倾挤。” 钱仲联 笺注:“ 袁昶 《乱中日记》:‘见洋人呼曰大毛子,见教民呼曰二毛子。’”《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砍二毛》:“洋人进 中国 ,二毛直起腰。狗仗人势,横行霸道。”参见“ 二毛子 ”。
(4).方言。谓皮毛短。 谢觉哉 《孔夫子与老农》:“他又缝了许多衣服:狐皮桶子、羔皮桶子、二毛桶子,大毛桶子。”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一封信》诗:“身穿二毛皮大衣,听问路忙答话跳下牲灵。”
飘泊
同“漂泊”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故林
(1).从前栖息的树林。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羈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唐 李端 《送郭补阙归江阳》诗:“雁影愁斜日,鶯声怨故林。”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鱼游思故渊兮,鸟栖思故林。”
(2).故乡的树林。比喻故乡或家园。 唐 杜甫 《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宋 王安石 《欲归》诗:“緑稍还幽草,红应动故林。” 明 宗元豫 《早春送李季子南游》诗:“云山正好来新句,春月初明别故林。”
(3).指 桃林 。在 华山 之东。相传 武王 克 商 后,纵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墟,示天下不复用兵。 晋 潘岳 《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 桃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