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什伦布庙再叠庚子韵原文
由来芥子纳须弥,底论仰荒与俯釐。
见说福资三乘力,只图慈济万灵熙。
堂中贝叶翻宗教,阶下禅林长慧枝。
旧果前缘一相證,有为法岂及无为。
诗词问答
问:札什伦布庙再叠庚子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札什伦布庙再叠庚子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札什伦布庙再叠庚子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一
参考注释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芥子
最小号的荞麦级无烟煤粒(即荞麦五号煤,小于3/64英寸的)
须弥
(1).见“ 须弥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三乘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万灵
(1).众神。《史记·封禅书》:“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喜雨》:“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瀆万灵趋。” 清 龚自珍 《祀典杂议》之四:“召万灵之祐,锡九流之福。”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之二:“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縹緲峰。”
(2).众生灵;人类。《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泰寧,中及万灵。”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遨游上下,使役万灵。”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高者抑而下者举,一气无私;往者屈而来者伸,万灵何遁。” 许地山 《别话》:“不会爱或拒绝爱女人的,纵然他没有烦恼,他是万灵中最愚蠢的人。”
贝叶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遂使 给园 精舍,并入提封;贝叶灵文,咸归册府。” 元 荣肇 《原释》:“如兇恶之徒,日诵贝叶之书,心藏蛇蝎之行,既死矣,以其能信佛,佛即引之而享天堂之乐。”
宗教
基于对超自然支配力、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存在,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
世界四大宗教
曰宗教。——蔡元培《图画》
禅林
佛教寺院的别称
前缘
谓前定的缘分。 唐 李商隐 《杂纂·隔壁闻语》:“新娶妇却道是前缘,必是丑。” 宋 严蕊 《卜算子》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等与郎君辈原无前缘,故此先来告别。”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 津门 岂偶然。”
有为法
佛教语。谓因缘所生、无常变幻的现象世界。《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