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沈氏母夫子

作者:陈深 朝代:宋代

挽沈氏母夫子原文

允矣夫人德,傅家庆有馀。
生存黄鹄操,死葬白龙居。
落日沉沧海,浮云散太虚。
曾为陶侃客,酹酒重唏嘘。

诗词问答

问:挽沈氏母夫子的作者是谁?答:陈深
问:挽沈氏母夫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深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深名句大全

陈深挽沈氏母夫子书法欣赏

陈深挽沈氏母夫子书法作品欣赏
挽沈氏母夫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人德

人的道德。《淮南子·泰族训》:“中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而除 * 之祸。”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

家庆

(1).指家中的喜庆之事。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 大统 十六年,册授 永安郡 君,妇以夫尊,亲由子贵,朝章家庆,兼而有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我皇诞圣,应此家庆。”

(2).“ 拜家庆 ”的省称。古时指久别归家拜见亲长。 唐 卢象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兼赋是诗》之一:“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邇。”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死别多应梦里逢,谩劳孝妇写遗踪,可怜不得图家庆,辜负丹青泣画工。”参见“ 拜家庆 ”。

(3).父母生日亦称为家庆。

生存

保存生命;活在世上

人没有氧气就不能生存

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抢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鲁迅《无声的中国》

黄鹄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龙居

龙的居所。 唐 钱起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诗:“小泽近龙居,清苍常雨气。”此喻太子的居处。

落日

夕阳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云散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旧友云散

太虚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酹酒

以酒浇地,表示祭奠。古代宴会往往行此仪式。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正月孟春》:“元日至月晦为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酹酒之制,应昉自古祼礼。《周礼·大行人》:享上公再祼而酢,侯伯壹祼而酢,子男壹祼不酢。古凡享大宾,皆先摄瓚,酌鬱鬯之酒,灌地而后送爵,故今饮席效之。”

唏嘘

叹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新安吏》、《石壕吏》诸作,沉雄悲壮,感慨唏嘘,自是乐府胜场。”《老残游记》第八回:“题罢,唏嘘了几声,也就睡了。” 端木蕻良 《火腿》:“每一谈及,两人都是唏嘘不止。”

抽噎;抽泣。 清 袁枚 《新齐谐·李生遇狐》:“生为泣下,留之不可,两相唏嘘。” 冯雪峰 《月灾》:“我们觉得在我们的眼里都已含着两泡泪,我们几乎都唏嘘起来了。”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四章:“人们正在叹息,唏嘘,嘁嘁地议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