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阗大玉盘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和阗大玉盘原文

绿玉大盘径二尺,围盈六尺含精泽。

葱岭之产葱其色,砑光无瑕抚无迹。

团规宝月三五魄,素质弗事雕几饰。

弘璧琬琰谁则识,荒唐徒见传荆国。

岁贡用徵远人格,成器仍藉他山石。

汤之盘铭日新德,既宏博厚宥笋席,式如比义思无斁。

诗词问答

问:和阗大玉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和阗大玉盘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一

参考注释

六尺

(1).见“ 六尺之孤 ”。

(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砑光

(1).用光石碾磨纸张、皮革、布帛等物,使紧密光亮。 唐 韩偓 《无题》诗:“锦囊霞彩烂,罗韤砑光匀。” 清 陈维崧 《浣溪沙·山塘即事》词:“琴几砑光麋緑竹,楸枰敲落水仙花。” 清 曹寅 《巫峡石歌》:“礪刃不发鉶,繫舂不举踵,砑光何堪日一番,抱山泣亦徒湩湩。”

(2).砑光帽的省称。 清 黄景仁 《满庭芳》词:“云璈纔奏罢,砑光舞歇,无限新愁。”参见“ 砑光帽 ”。

(3).眉来眼去;调情戏谑。《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须寻个人儿通信与他,怎生设法上得楼去方好。若只如此砑光,眼饱肚飢,有何用处。”《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 * 情》:“ 吴山 初然只道好人家,容他住,不过砑光而已。”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恨你个砑光儍角,全无忌惮。”

无瑕

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白璧无瑕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宝月

明月。 南朝 梁 吴均 《碎珠赋》:“宝月生焉, 越 浦 隋 川,标 魏 之美,擅 楚 之贤。”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瑠璃宫。” 明 梁潜 《元夜陪驾燕午门》诗:“银汉横空宝月团,六鰲飞出五云端。”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沉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素质

(1) 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

(2) 事物本来的性质

(3) 素养

军事素质

(4) 白色的质地

雕几

亦作“ 雕璣 ”。刻画漆饰成凹凸花纹。《礼记·少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丝屨,马不常秣。” 孔颖达 疏:“车不雕几者,几,谓沂鄂;不雕画漆饰以为沂鄂。” 陈澔 集说:“雕,刻鏤之也;几,漆饰之畿限也。”《孔子家语·问礼》:“车不雕璣,器不彤鏤。”

彫几:刻绘文采之几。诸侯祭祀时设。《周礼·春官·司几筵》:“诸侯祭祀席,蒲筵繢纯,加莞席纷纯,右彫几。” 孙诒让 正义:“彫者,漆而刻画为文。”

琬琰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荒唐

(1) 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

荒唐透顶

(2) 放荡

荒唐的生活

(3) 慌张

荆国

即楚国。

荆国有余。——《墨子·公输》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岁贡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宋史·食货志下一》:“ 全州 岁贡班竹帘, 简州 岁贡绵紬。”

(2).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 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 唐 张继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吴 乡岁贡足佳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3).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明 清 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后 吕 以岁贡,廷试入都。”

远人

(1) 疏远的人

(2) 远处的人

成器

(1) 做成器具

(2) 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不成器

(3) 精美的器具,比喻有才能的人

总角为成器

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盘铭

古代刻在盥洗盘器上的劝戒文辞。《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郑玄 注:“盘铭,刻戒於盘也。” 孔颖达 疏:“ 汤 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於沐浴之盘者,戒之甚也。”《旧唐书·杜希全传》:“ 殷 有盘铭, 周 有欹器,或诫以辞,或警以事。”

日新

日日更新。《易·繫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孔颖达 疏:“其德日日增新。”《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宋 王禹偁 《答张知白书》:“如足下之文实亦鲜得,况可畏之年,日新之业,僕安敢测其涯涘乎?” 郑观应 《易言·火器》:“惟火器既日出日新,购用宜慎之又慎。”

宏博

(1) 宽宏大度

宏博的胸襟

(2) 广博

内容宏博

笋席

嫩竹青编成的席子。《书·顾命》:“西夹南嚮,敷重笋席。” 孔 传:“笋,蒻竹。” 孔颖达 疏:“《释草》云:‘笋,竹萌。’ 孙炎 曰:‘竹初萌生谓之笋。’是笋为蒻竹,取笋竹之皮以为席也。” 陆德明 释文:“ 徐 云:竹子竹(可)为席,于贫反。”《南史·隐逸传上·宗测》:“ 王俭 亦雅重之,赠以蒲褥笋席。”

比义

效法。《国语·楚语上》:“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国语·楚语下》:“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以上三言‘比义’,义字皆当读为‘仪’,《説文》曰:‘仪,度也。’比仪者,比之度之也。”

无斁

(1).不厌恶;不厌倦。《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郑玄 笺:“斁,厌也。” 汉 枚乘 《七发》:“高歌陈唱,万岁无斁。” 唐 吴筠 《庐山云液泉赋》序:“既饮既漱,永翫无斁。” 清 龚自珍 《庐之推》:“其始升歌曰:‘济济多士,秉 文 之德。’而卒称无斁於人,以如将万年焉,由此其推也。”

(2).犹无终,无尽。 唐 李翱 《泗州开元寺钟铭》:“非雷非霆,鏗号其声……弗震弗坠,大音无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