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原文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八寒地狱见佛名及涅盘经,故以八节滩为此。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诗词问答

问: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460-9

参考注释

石剑

亦作“ 石劒 ”。形似利剑的山石或山峰。 唐 韩愈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劒。” 清 韩愈 《答张彻》诗:“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

竹篙

撑船的长竹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唐 韩愈 《潭州泊船呈诸公》诗:“暗浪舂楼堞,惊风破竹篙。” 清 查慎行 《逆风上滩歌》:“船头喜鋭不喜方,竹篙用短不用长。” 吴组缃 《山洪》六:“ 三官 不作声,把眼睛掉转,望在河滩边的渡船上,那竹篙上停着一只白颈老鸦。”

桂楫

亦作“ 桂檝 ”。1.桂木船桨。亦泛指桨。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桂楫松舟,其犹重朴。” 宋 陆游 《蹋碛》诗:“何日画船摇桂檝, 西湖 却赋探春诗。”

(2).指华丽的船。 南朝 梁 吴均 《采莲曲》:“江风当夏清,桂檝逐流縈。” 唐太宗 《帝京篇》诗之六:“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清 叶襄 《端午》诗:“桂檝鳧车尽马尘, 虎丘 松柏摧为薪。”

鱼贯

形容前后接连着,像鱼群游动一样

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三国演义》

振锡

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拄杖行则振动有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建招提於幽峯,冀振锡之息肩。” 唐 司空图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臺。”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 芥舟上人 以 远公 宿根,得 生公 妙解,振锡名山,玄风晻暖。”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尔时 六詔 不宾, 鷄足 越在化外,其振锡也何自?” 苏曼殊 《答邓孟硕书》:“ 欧洲 大乱平定之后,吾当振锡西巡,一弔 拜轮 之墓。”

导师

佛教语。导引众生入于佛道者的通称;又指引路人和在政治、思想、学术或某种知识上的指导者;为一种事业指示方向、掌握重大决策的伟大人物

众力

(1).众人之力。《书·汤誓》:“ 夏王 率遏众力,率割 夏 邑。”《管子·君臣下》:“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 唐 杜甫 《石犀行》:“修筑隄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元 方回 《秋大热上七里滩》诗:“一檣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2).特指兵力。《南史·张畅传》:“ 彭城 众力虽多,军食不足。”《宋书·殷孝祖传》:“时普天同逆……咸欲奔散。 孝祖 忽至,众力不少,并傖 楚 壮士,人情於是大安。”

挥金

散发或挥霍钱财。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闺品》:“今紈綺子,嘑卢挥金,竟坠业倾绪,死而不悔。”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附录《恭辰和韵》:“薈萃吾家翰墨林,相逢何敢吝挥金?”

家财

家产

万贯家财

时相

当朝宰相。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上顾问:‘此人合众论否?’时相对曰:‘ 易 ( 李易 )乃 扬州 州学学正,必合众论。’”《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后来 东坡 为吟诗触犯了时相,连遭謫贬。”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书成上之,忤时相意,詔下府狱。”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沙路

(1).沙滩上的路;沙石路。 北周 庾信 《望野》诗:“涸渚通沙路,寒渠塞水门。” 唐 孟浩然 《夜归山门歌》:“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 鹿门 。” 宋 陆游 《舟中》诗:“忽听疏鐘知寺近,笑寻沙路上 牛头 。” 元 周权 《秋日》诗:“石脉泉花蘸眼明,竹根沙路旧经行。” 清 李必恒 《﹝乙﹞丑纪灾诗》之七:“归墟迷海口,沙路塞 云梯 。”

(2).指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唐 李贺 《沙路曲》:“柳瞼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 清 唐孙华 《御笔赐故相李文恪公笃念前劳匾额恭纪》诗之一:“许身直拟学 皋 夔 ,沙路登庸髩已丝。”参见“ 沙堤 ”。

(3).即沙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是故海上之兵,无风不战,大风不战,大雨不战,逆风逆潮不战,阴云蒙雾不战,日晚夜黑不战,颶风将至、沙路不熟、贼众我寡、前无泊地皆不战。”参见“ 沙綫 ”。

旦暮

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吾攻赵,旦暮且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通津

(1).四通八达之津渡。《梁书·武帝纪上》:“追奔逐北,奄有通津。” 唐 皇甫冉 《西陵寄灵一上人》诗:“ 西陵 遇风处,自古是通津。” 明 邢昉 《雨后山家始见桃花》诗:“閒宜临浅水,暖欲傍通津。”

(2).喻显要的职位。 晋 陶潜 《咏三良》:“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唐 司空图 《榜下》诗:“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

倾覆

(1) 颠覆;覆灭

后值倾覆。——诸葛亮《出师表》

倾覆国家

(2) 倒塌;翻倒

船将倾覆

(3) 倾轧陷害

权贵相倾覆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苦辛

(1).犹辛苦。劳苦艰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长苦辛。”《后汉书·孔奋传》:“ 奋 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元 罗志仁 《绝句》:“囓雪 苏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男的舍不得女的再担负母亲的苦辛,所以情愿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 阳华之山 ,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叱滩

地名。在 湖北 秭归县 西二里,为 川江 中险滩之一。 唐 白居易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之二:“十里 叱滩 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九十里至 归州 。未至州数里,曰 叱滩 ,其险又过 东奔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归州 西门 蜀江 叱滩 ,俗号 人鮓瓮 ,大石四五,横截江道,夏秋舟行,多罹其害。”

河汉

(1) 银河

(2) 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

寒阴

(1).寒冷的阴气;寒气。《后汉书·郎顗传》:“政失其道,则寒阴反节。” 唐 李白 《登瓦官阁》诗:“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唐 姚合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诗:“阳和潜发荡寒阴,便使川原景象深。”

(2).指寒冷阴湿。 南朝 宋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桐生丛石里,根孤地寒阴。”

阳春

温暖的春天

地狱

(1) 某些宗教的说法,指人死后灵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对

(2)

(3) 比喻受苦受难的地方

(4) 黑暗、喧闹、混乱和坏人无法无天的地方

涅盘

亦作“湼槃”。 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魏书·释老志》:“湼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浄,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请秀长老疏》:“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佛湼槃时,受我最后法供。”

(2).作为死亡的美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

八节滩

(1).在 河南省 洛阳市 附近。 唐 白居易 《开龙门八节滩诗》序:“ 东都 龙门潭 之南,有 八节滩 、 九峭石 ,船筏过此,例反破伤。”

(2).为险滩之称。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鲁直 诗曰:‘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 头上水船。’” 金 元好问 《寄英禅师》诗:“倾身营一饱,船上 八节滩 。”

为此

因为这个;有鉴于此

我们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我身

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慈悲

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诗文赏析


原序: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
者出力,仁者施财。于戏!从古有碍之险,未来无穷之苦,忽乎一旦尽除去之,兹吾所用适愿快心,拔苦施乐者耳!岂独以功德福报为意哉?因作二诗,刻题石上,以其地属寺,事因僧,故多引僧言见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